第七百三十八章 基业长青(第2/3页)
……
“拉丹先生,”冯一平一改之前的轻松状态,坐姿非常端正的问他,“我们都知道,发展到现在,塔塔集团已经走过近一个半世纪,而且依然充满活力,这预示着塔塔完全有可能健康的延续又一个半世纪,再一个半世纪。”
拉丹塔塔看出了冯一平的郑重,并没有急着对他的称赞表示谢意。
“那么,作为这样一家长寿企业的负责人,你认为,一家企业如果要能稳固的延续下去,最重要的是哪些方面?”
是的,冯一平现在自然也在考虑公司的延续和寿命的问题。
这个问题,他也思考了很久,但是,并没有得出一个连他自己都满意的答案,而塔塔,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咨询对象。
“首先谢谢你的称赞。”拉丹也调整了自己的坐姿,他看着对面这个沐浴在阳光中的年轻人,又一次调高了对他的看法。
他现在才二十多岁,居然就在思考这样严肃而长远的问题,这就非常直观的说明了他的企图心,或者说是野心:他也想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一家长寿企业。
“你知道,作为一个继承者而言,对这个问题,我的了解,同样不太深刻,或许这样,我可以给你分享一些塔塔的事例。”
“19世纪70年代,我们的创始人,詹姆谢特吉先生,那时为了自己的棉花贸易,在英国工作了4年时间。”
“当时的英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曼彻斯特高高入云的烟囱,铁路,一车车的财富铸造着我们难以企及的辉煌,但这并不是他看到的全部。”
“后来他在日记里写道,这是大英帝国最荣耀的成就,也是大英帝国绚烂外表下的黑暗角落,人们在寒冷的北方日以继夜地工作,孩子们以一天一便士的报酬,在纺织机底钻进钻出,捡取掉落的棉花絮,穷人似乎除了被拼命地榨取,绝无改变命运的机会……”
“看到的这一切,深刻的影响了他,于是在1877年,他自己的纺织工厂里,架设起了通风管道和排气扇,实施徒工培训计划,每个工人都上了保险和养老金,妇女还享有产假及特设的育婴房……”
“在被认为最先进的《英国工厂法》颁布前25年,他创办的这家身处英国殖民地的工厂,就已经制定了更为宽厚的雇用条件,比如员工培训计划,退休金和退休制度。”
冯一平相信,拉丹讲述的这些事,肯定经过了美化,但是,在1877年,就能做出这样的事,确实值得尊敬。
但他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在那个时候,肯定不是没有同样的企业。
甚至还有可能做得更人性化,更科学,毕竟我们都知道,晋商在很早的时候,就实行了身股制度。
那个时候,国内应该也不乏关心雇员生活方方面面的东家。
“塔塔集团真正发展起来,是在第二任负责人,RD·塔塔先生任内,他完成了詹姆谢特吉先生不曾完成的梦想,建起了我们的钢铁公司。”
“如今,当年的钢铁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拥有百万居民的钢铁城,可是你知道吗,这座钢铁城市里,并没有令人窒息的污染,相反,她应该是我们国内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你在班加罗尔遇到的问题,在那里就完全不是问题,和美国一样,那里水龙头的水,可以直接喝。”
“有一件事应该是很好的佐证,这座以詹姆谢特吉先生命名的城市,由塔塔钢铁管理的城市,是全印度唯一由私人企业负责公共管理的城市,我们的政府,曾两次希望接管城市行政,但均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对。”拉丹塔塔有些骄傲的笑着说。
“如果有时间,我希望你能造访那座城市,那座花园式的钢铁城市,是我们塔塔的骄傲,也是我们一些理念的直接体现。”
冯一平此时眼前一亮,这和自己的想法,不是有些不谋而合吗?
曾经贫困的五里坳,现在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是也已经发生了非常令人瞩目的变化?
他是真的对那座城市有了兴趣。
“同时,我们一直在大力资助国家的教育事业,早在1892年,我们就创办了印度第一家慈善信托基金:詹姆谢特吉·塔塔教育捐赠基金。”
“在英国殖民时期,每5个到英国等西方国家留学的印度学生中,就有一位受到过我们基金会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