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406章 老妈的建议(第3/4页)

沈奇:“领导,我可没说要加钱啊。”

领导说到:“沈教授,你昨天的学术报告会我也在场,你讲的很对,你负责的这个973项目,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做过调研,也梳理了既往项目,500万的科研经费可以支撑基础性的课题研究,如果要填补凝聚态物理中的诸多理论空白,500万是远远不够的。”

主管部门这是要强行增加经费,沈奇压力很大。

但没办法,作为一位知名教授,无数荣誉加身的科研工作者,沈奇必须承担起责任,他亲自起草973项目追加科研经费申请报告,希望上面能追加1000万,用于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

1000万的科研经费很快就批了,上面早就准备好了经费,等着沈奇写申请报告。

再牛的科学家也得靠成绩说话,沈奇在凝聚态物理领域解决了人家解决不了的课题,做出了一些被国际物理界认可的成绩。

任何领域,有业绩了就会有后续投资,沈奇拿出一部分追加经费,购买了两台新的物理实验设备。

随着新设备的到位,沈奇数理研究中心物理实验室可以执行基础性的凝聚态物理实验,有时需要做大活儿,燕大物院提供做大活儿所需的高端设备。

自从沈奇数理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沈奇的精力几乎全部放在他这个973凝聚态物理项目上,数学领域他没怎管,数学也不用管的太紧,数学成果的产出很多时候靠灵感,不像物理项目这样需要大量实验数据支撑。

开春之后,燕大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环未名湖5+2半程马拉松接力赛”的报名工作。

这项赛事由燕大跑协组织,各院系及职能部门都会派员参加。

沈奇高度重视今年的“环未名湖5+2半程马拉松接力赛”,他下达命令,我们中心全员参与这次接力赛。

“环未名湖5+2半程马拉松接力赛”的规则是,每队七人,5男2女,每位队员绕未名湖跑三圈,即三公里,然后交棒给下一位队友,七位队员总共完成21公里的半马赛程。

沈奇数理研究中心目前的人员配置是,主任一名,数学研究员七名,物理研究员一名,物理博士研究生一名,总务室女员工四名。

刚好十四人,十男四女,可以组成两支参赛队伍。

“我已经报名到跑协了,我们中心出两支半马接力队伍,这项赛事是我们中心今年的大事,我们要向全燕大宣告,我们不仅拥有聪明的大脑和有趣的灵魂,我们还拥有强健的体魄。”沈奇斗志高昂的做动员。

沈奇数理研究中心在大多数师生心目中是一处与世隔绝的存在,他们研究着深奥难懂的理论,中心里住着一位智慧超群的主任,关着几个美女,以及一堆秃头的科学怪人。

沈奇痛心疾首:“都是谣言,谣言呐,我们中心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所以利用这次半马接力赛良机,我们必须展现出中心的青春阳光与健康活泼姿态。”

据沈奇摸查,中心的整体战斗力肯定比不过年轻学生。

沈奇设定的目标是,中心主力队伍进入教职工队伍的前五。

沈奇挺能跑的,他拿过燕大长跑冠军,他自信自己负责的三公里不会输给年轻学生。

萧俊龙人短脸丑,他自称出身农村,他们那里是贫困县,当年考上燕大没钱买车票,他一路跑来首都的。

这个牛逼吹的太浮夸了,沈奇当然不信,他亲自测试萧俊龙的长跑实力,萧俊龙你给我绕未名湖跑5圈,差不多就是5公里。

5圈下来,萧俊龙跑到了19分59秒,进入了20分钟大关。

“你小子可以啊,萧博士,你大概是燕大最能跑的数学博士,聪明的大脑,有趣的灵魂,强健的体魄,说的就是你这种男人。”沈奇信心大振,萧俊龙有点特长,值得肯定。

普通跑者能跑进20分钟算是不错了,萧俊龙喘着气说到:“最近没怎么练,这不还有一周开赛吗,我再练练,争取恢复5公里18分钟的水准。我们农村人实在,不骗你的,沈主任,我当年真是跑来燕大报名的,还上过新闻,你可以搜索十年前的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