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章 回不去的故乡 没用的桂荣(第4/10页)

是啊,这辈子确实太委屈了。以前年轻时,到家里来提亲的几个男人,都比李建成条件好。有个在市区当医生的,也有一个开门面做生意的,当时她年轻气盛,还是嫁给了读过几天书的李建成。桂荣没读过书,自小仰慕读书人。谁知嫁过去以后,吃了上顿没下顿,一直拉扯着几个孩子。而当初那个医生和开门面的,已经在市区买了几套房子。一步错,步步错。她骂着他,也像是在骂当初瞎了眼的自己。

05

因为“除夕赌钱”事件,桂荣坚定了离开这里的想法,这次出来,她是偷偷瞒着李建成的。

她专门选了李建成在派出所值班的这晚。他每次值班,都要睡在所里,到第二天中午才回。桂荣心里明白,李建成是不会让她走的。他会让她在家附近找个活干干。在跟李建成这场长达30多年的婚姻里,她一直扮演着一个长期受辱的软弱无能的家庭妇女形象。

春节刚过,李建成就给她找活干。就是前几天,李建成让她去镇上中学食堂做饭,她去了一天就不干了。她一站进那个厨房间,厌恶之感油然而生,这样熟悉的环境她待10年了,每天买菜,洗菜,切菜,炒菜,重复性的工序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还要继续熬下个10年吗?

回到家后,李建成骂了她一晚上“没用的东西”。

“我有用也不找你啊。”桂荣坐在凳子上,跟他僵持不下,说完她更伤感,这句话是说她确实是没用的人。

第二天,李建成让她去邻镇一个卖大饼的人家帮忙烙饼。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6点半,连干12小时,一天50元钱。揉面、做饼、烙饼,三个活都是她的。每当她把两百个大饼烙完,还要帮这家理理、洗洗明天做饼馅儿的菜。

半个月后,店家结清了桂荣的工钱,跟她说暂时不做饼了,不用来上班了。李建成一气之下,又骂她没用:“人家是嫌你干活慢啊,你做事怎么这样磨磨叽叽的,到底还能做什么?”说完又加了一句:“没用的东西。”因为李建成那张恶毒的嘴,桂荣每天烧香时都要为他祷告下,祈祷菩萨神仙们原谅这个无知的罪人。

总算要离开这个地方,离开这个骂她一辈子的人。桂荣已经到了镇上,她看到往上海的大巴车停在十字路口。她不是第一次坐长途大巴车,以前大女儿生孩子的时候,她就是坐这样的车过去的,路上花了她5小时。还有一回二女儿骨折,她也是坐着这种大巴车,过去陪了她一段时间。

她不喜欢坐这种车,空间狭小太过拥挤,伸伸胳膊伸伸腿都困难,里面什么味道都有,泡面、辣条、脚臭。声音也很嘈杂,车内的电视放着早就落伍的歌,旁边的孩子一会儿哭一会儿闹的,嗡嗡个不停。但不喜欢坐也要坐,谁让她不会自己买火车票。

她上车后,找了靠窗的座位坐下来,车前面有个计时器,红红的数字显示6:02。才6点,这时候天已经亮得差不多了。

她看着熟悉的街道,几家早餐店已经开门做生意了。高高的蒸笼冒着热气,店里40来岁的男人开始忙活着。桂荣以前经常光顾这里,派出所里谁要吃包子,她就去买。

男人抬头看了看前方,桂荣吓得赶紧把头往后仰,并顺势拉了拉窗帘。她怕别人认出她,她只想一个人默默离开。

车子发动了,桂荣扫视四周,差不多坐满三分之一的人。

“大新年都过了,淡季。”司机师傅跟后排的女人聊着天。女人占了两个座,人坐在靠窗的座位,包放在走道的位置。

6点半,准时发车。车子开始动起来,越动越快,直到离开了镇上,离开了县城,上了高速。桂荣一直躲在窗帘后面,盯着外面熟悉的一切渐渐走远。

她回过头来躺在椅子上,心想:总算离开这里了。

06

车子在下午2点20分到了上海南站。

下车之前,桂荣掏出手机准备打个电话。她的大女儿在无锡,老二和老三在上海,唯一的宝贝儿子在南京。

桂荣一想到这里,一种长久笼罩着她的悲伤情绪又升了起来。别人家的孩子,一到20出头就赶紧结婚生子,一家几口人扎根在老家,有事没事还能聚聚。她的孩子啊,一个一个的,读完大学已经二十多岁了,还分散到全国各地工作。这就如同她身上的几块肉掉下来,还滚到了自己够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