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回不去的故乡 寻找(第3/5页)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找不到任何可以消遣的方式。只有出门看电视,才不算虚度时光。我整个童年时代,看电视是唯一的娱乐方式,长久的、具有魔力的一种方式。
有时一部电视剧能让我心心念念两个月,电视里主人公的生死命运,让我牵肠挂肚。我会为了《小李飞刀》里的林诗音痛哭流涕,会为了《西游记》里被抓的师父和被误会的悟空而难过,会为了《吕不韦传奇》里大尺度的床戏而脸红心跳,也会为了最后去送死了的马永贞而懊恼。这些人的前途,总是牵动着我的心,有时漏掉一集两集,我会茶饭不思。
不行,我还是要去看电视。这回,我把目标放在了村头寡妇家旁边的小卖铺。
村里的小卖铺,几乎家家都有一台电视机。电视机白天几乎都是开着的,放几部僵尸片、武侠片或动画片,一群孩子坐在里面闹哄哄的,热闹极了。很多村民被这“人丁兴旺”的店铺所迷惑,也过来看看瞧瞧,捎带着买一斤猪肉、二两小酒。
我走到小卖铺门口,在外面就看到里面黑压压一片。都是我认识的村里的小孩,他们手里有拿着甜甜的冰棍,有拿着两毛钱一袋的方便面,也有拿着黏牙齿的糖片。边吃边看,边看边吃。身无分文的我,站在外面,想进又不敢进。
我是不常来这家的,唯一记得的,还是1997年7月1日那天香港回归,学校给我们放了一天假看直播,我混在这家小卖铺的人堆里,乐呵呵地盯着屏幕上正在阅兵的队伍。
此时店铺里放着动画片《龙珠》,里头传来一阵一阵的笑声。我要进去,我要去看动画片,我要成为他们的一员。我想回家跟妈妈要两毛钱来这里买零食,这样我就能理所应当地跟他们一起了。
可我知道回去只有被她骂的分儿,说不定还出不来。没钱怎么办?只能厚着脸皮走进去。
我走近一步,心里就紧张一分。到大门处,把头伸进去张望下。我的天!坐了满满一屋子的人啊。我看到店铺家的儿子小华坐在第一排。
有时我觉得上帝是公平的,平时村里有钱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一般。而没钱人家的孩子,成绩又很好。
但成绩好只在学校里才能发挥作用,出了校门,走在村上,大家只认有钱人的孩子。
村里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欠着村头小店铺的账。我爸就是,去店里赊两瓶白酒要挂在账上,去店里赊一袋化肥也要记在账上。有时他是忘记带钱了,有时他是嫌麻烦不想掏钱,有时他是没有钱。总之,每年年底,店铺主人就到处上门收账。
往日我不跟小华玩,小华也看不上我。他身边不缺围绕着他转的同龄人。我站在他家店铺的门口,他也没看到我。好在还有一个座位,在最后一排,我战战兢兢地跨进门里,直接走到那个空位上。
这长板凳只能坐两人,那头被村里的小胖坐上了,小胖比较善良,没欺负过我。当她发现我坐在旁边时,只是笑笑,就继续啃起了她的粘牙糖,不再看我。
终于看上了电视,一颗心终于落下。我很快忘记之前两次被拒的悲伤,跟着大家认真看屏幕。几分钟后,一集动画片就结束了,这让我又皱起了眉头,还会继续播下一集吧?我在等着。
这会儿小华他妈妈却过来了,那个又矮又胖又凶的女人,她走到电视机前,用力关掉,转过头来对大家说:“都回去吧,太晚了。”她的余光好像刻意看了我一眼。
我讨厌她。每年年底她到我家要账时,都大声叫嚣着,生怕全村人不知道我家欠她的钱。每当她颐指气使地从我家走后,我跟姐姐就躲在后面议论:“有什么了不起,小华反正也不是她亲生的。”人们好像总喜欢拿弱点去攻击别人。
小华妈妈在赶我们,有几个小孩灰溜溜地跑了,我也赶紧跟在后面溜走。
这时候天色已晚,西边落下的夕阳,红红的一个点,照映在整个村庄上。我不知道自己是带着怎样一种情绪,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走到一半突然停了下来,第一个念头是要回去看看。对,回去看看小店铺有没有人继续看电视。我还不死心,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当我走近店铺时,突然听到播放的动画片的声音,那一刻我悲痛极了,心里说不出的难过。我站在外面张望,里面坐着小华一个人。他一个人在看一整台电视机,绝望与悲伤笼罩着我。我飞快地跑到外面,希望夕阳快点消失,最好黑夜马上布满天空,盖住我这难以诉说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