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3/4页)
可是自己呢?
邹涛正在部队,虽然混了个正团,可也面临着转业了。邹涛是个脾气耿直的人,这些年,两个人虽然不在一块,却也为大大小小的事争吵过多次。特别是每次邹涛探亲期间,自己忙着工作,有时还得喝酒应酬。邹涛为此很是生气,说一个女子……当然,这是气话,可细一想也是。这些年,孩子一直由外婆带着,自己风一把雨一把,尽在官场上打拼了。到头来,不过是进了一个更大的圈子。每个圈子都是旋转的,只要进去了,就得动,就想着不断地突破,进入更大的圈子。停不下来,无法停下,这是她最近突然产生的一种对官场的感受。昨天晚上,跟邹涛通电话谈到转业的事。邹涛说不想回内地,要到沿海去,而且想让她一道过去。
“我的一个老首长在深圳,创业了一家大公司。想让我去。你也去吧,当官有什么意思?不如到那边,我们在一起好好地过日子。”邹涛劝她。
宗荣说:“我也想这样。可是现实不是你想像的那样的。说走就走?一走了之?不太可能啊。都四十多的人了,还是回来吧。我已经找了市委的周书记,到时安排时……”
“那就不必了。我已经定了到深圳。你也好好考虑吧。”邹涛的倔脾气又上来了。
“那还和我商量什么?”宗荣说着,挂了电话,自己却哭了。
最近,宗荣发现自己的心态有些问题了。也许是上次到省城后开始的,也许是一直积累着的,或者本来在内心里就郁闷着的。反正,心里是越来越沉重了。
“宗书记在吗?”外面有人叩门了。
宗荣道了声“请进”门就开了。是政协主席迟大维。
“迟主席好啊。”宗荣站起来,招呼道。
迟大维说:“宗书记好,正好过来有点事给杰之同志通个气,他不在,就想起到这来了。”
“啊,刚刚开完会,大概有事出去了。”宗荣说着,要给迟大维泡茶。
迟大维马上制止道:“不喝了。就是坐坐。党校学了半年吧?”
“四个多月,刚刚结束。”宗荣道。
“小邹还在山东?快……”
“还在。开年都得转业了。快啊。到了正团,不转也得转哪。”
“就是。回来也不错嘛。唉,不知市里怎么考虑的,湖东怎么能一直两边都空缺呢?唉,很多工作都不好做啊。”
“是啊,市里应该有所考虑了吧。时间长了,不利于工作。”
“那你这次……啊,也是可以的嘛。”迟大维说得很婉转。严格地说他是宗荣的老领导,宗荣从乡里副书记干到乡长,就是迟大维在组织部长任上提的。后来,迟大维调离了湖东,只是去年才从外地调回来,到政协了。
“这是组织上的事。迟主席你知道我,对这事一向……”
“我清楚,清楚啊。不过,你的工作能力我是看好的,当年提你当乡长,也有争议啊。现在证明我还是对的嘛。是吧。”
“那真还得谢谢老部长。”宗荣问,“阿姨好吧?”
“就这样。半身不能动,请了个保姆。”
“唉,也够为难的。弄点中药如何?”
“试过了。不行!杰之同志最近听说到省里去了,也是为……”
“不太清楚。”宗荣笑着,“也许是为正常工作吧。”
迟大维见宗荣说话没多少兴趣,坐了会儿,就告辞了。临走时,又回了头,道:“小宗哪,看你脸色不太好。可要注意身体啊。”
“谢谢迟主席。”宗荣是真的有些感动了,鼻子一酸,赶紧回过头。
迟大维虽说是政协主席,年龄并不算大,好像好才五十二三岁。他主要是在外地不好安排,才要求回湖东解决一个正县级的。不过,现在县一级干部到了五十多点,也就没有太大的指望了。有人说:“省干五十五,厅干五十整,处干四十八,科干四十五”。这意思是说省级干部到了55岁,厅级干部到了50岁,处级干部到了48岁,科级干部到了45岁,其实就到了上不上去的坎儿了。中国干部多,不在年龄上一刀切也是难办。话又说回来,能当上个正处,本身也是了不得的了。
宗荣对迟大维的工作能力是亲眼所见的,这个人工作能力强,有魅力。而且胆子大,敢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敢用一些别人不敢用的人。用现在的话,好听点讲叫“开拓”,不好听地说就是“专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