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4/7页)
“所谓一方水土啊!”杜光辉叹道。
程书记点点头,又回过话题说:“民主推荐前,除了杜书记,我的手机上至少收到五个领导的信息。其中就有岳县长,还有立志书记的。不过,立志书记不是让大家推荐他自己,而是要大家推荐你杜书记。有意思吧?哈哈。”
“推荐我?立志书记?”杜光辉愣了下,问道。
“是啊,你看看。”程书记把手机拿出来,翻出短信,“我一直保留着。这是立志书记的。”
杜光辉凑上一看,时立志书记的短信上写着:下午民推,请推光辉书记。谢谢!
这是?时立志怎么会发这样的短信?杜光辉皱着眉,问程书记,“这立志书记的短信,是不是就发了你一个?”程书记道:“哪能?就我知道的,可能大部分参会的同志都收到了。至少有四五十人吧。”
“啊……”杜光辉看了眼高玉。
高玉正将刚装满水的壶,放到铁支架上。放好后,捋了捋头发,道:“我们推荐了杜书记,可是杜书记不领情啊。是吧,程书记?”
“就是,这可寒了一大批干部的心哪!”
杜光辉听着,只是笑笑。程书记的话,半真半假。不过,后来的推荐结果,却说明了大部分人是推荐了杜光辉的。但是,杜光辉看着炭火,心里却在想:时立志书记为什么要出面来给干部们发短信呢?而且,在短信上,不是让干部们推荐他时立志,却偏偏来推荐杜光辉呢?
时立志这个人,杜光辉接触得并不多。他是纪委书记,办公虽然在一个大院子里,可是彼此很少走动。一来因为工作上接触本身就少,二来杜光辉是个挂职干部,自身就不太喜欢交际。跟时立志见面,只有三种情况:一是上下班时正好碰见,点点头,或者说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二是开会时见到,无非也就问问好;三就是在个别饭局上相遇。时立志话不多,脸色似乎总是绷着的,就这形象,倒还真像个纪检干部。杜光辉跟他接触最密切的那一段时间,正是矿难发生之后。县纪委参与了矿难的调查。时立志对矿难的处理,就杜光辉的印象,自始至终都没听到他的具体意见。总体上看,杜光辉觉得这个人存在着有些像个影子。当然,这仅仅只是杜光辉的想法。也许在其他人眼里,时立志完全不是这个形象了。
高玉见杜光辉呆着,就道:“杜书记在……”
“我在想时立志时书记,我一直对他不太了解。”
“时书记吧?你不了解就对了。”程书记道,“他一直在桐山,可是桐山没有多少干部真正了解他。这个人城府深,探不到底。上一轮常委换届,他当时是人大办公室的主任,谁都不会想到他要进入班子。结果出了怪了,他不仅仅成了县委委员,还高票成了县委常委。后来又成了纪委书记。那一次选举,我和高乡长都还不在现在的位置上,所以也没能参加党代会,但就我们所知,他在会前也是忙上忙下,推荐了其他的同志。结果,被他推荐的人没上,他自己倒上了。这个人,内心里城府深哪!”
“领导是要严肃,可是,我就很少看到像时书记这样的领导。”高玉说,“基本上不让人接近。”
杜光辉这下有些明白了,时立志玩这个把戏,不是第一次了。他玩得巧妙,在一个下派挂职的干部身上,做起了文章。了得啊!了得!
虽然心里想着,杜光辉嘴上却没说。
雨声,不断地传到屋里来。高玉看看表,十点多了,就提议大家休息:“这山里的夜冷,杜书记,多盖点被子。”
杜光辉“嗯”了声,程书记在边上打趣道:“我们高乡长也知道关心人了,哈哈!”
一夜无梦。雨声中,杜光辉竟然像平原上的庄稼一般,憨厚地睡了一大觉。他自己也觉得奇怪,怎么就睡得那么踏实呢?平时他可是经常失眠的。而这一夜,他沉得像一片土地,安静得像一棵茶树……
天一亮,雨就停了。太阳从东山上踮着脚尖,望着窝儿山。炊烟和人声,慢慢地开始笼罩。乡村的气息,挂到被雨水冲涮得更加清亮的山野之上了。
回县城的路上,高玉突然问杜光辉:“杜书记,时书记那么推荐你,或许是另有企图吧?是不是为了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