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12页)

在上周刚刚召开的省委全委会上,廖志国作为阳城市委书记首次亮相。那个讲话,黄一平煞费苦心精心炮制。期间,专门跑了省城,除了给梁副书记秘书马处长送了十六件高档床上用品外,也给龚书记与关省长的秘书各送了几套,顺便请教两位省主要领导对此类表态发言的偏好。那些秘书同行拿了礼品,自然直言告之:就内容而言,龚书记注重稳健、思路全面,特别是地区、产业、行业的协调与统筹发展;关省长则比较看重现代化新兴产业,尤其对影响全局的结构、产业、产品创新兴趣浓厚。就形式而论,两位领导都讨厌八股文,强调文风与会风的务实、新颖。那次会上,首次对市委书记们的发言限时,并当场使用了计时制。偌大一个地级市,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未来一年,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社会事业,限定在两千多字的篇幅,表面看是对书记们的考验,实质也是测试执笔秘书的功力。幸而黄一平预先摸准脉搏、准备充分,为廖志国撰写的讲话材料,破例没有使用一二三四序号,而是以几个关键词作索引,既条巨清晰又新颖独特,显得与众不同。廖志国发言过程中,龚书记面露笑容,频频点头,点评时评价甚高。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关省长在总结时又重点提出了表扬。此况,不仅令各市发言的书记们羡慕不已,而且还在省里秘书班子中引起轰动,因为一般情况下,关省长不会如此表扬下属,何况前边龚书记已经表扬过。后来,在安排省报、省委内刊位置时,既没有按照惯例从南到北顺磨推,也没有由大到小按人口、经济总量排名,而是将廖志国的发言放在省城之后地级市中的首位。据说,如此排序就是关省长的意思,说是要打破常规。

此外,在近几年廖志国仕途面临严峻考验的两大关键时刻,关省长的态度也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次是四年多前在阳江遭到举报,决定是否能够由常务副市长升任市长。省委常委会上,讨论到地级市政府换届,反映最为集中、意见分歧最大的是两个人:阳城冯开岭和阳江廖志国。有关此二人的匿名举报信很多,组织、纪检部门又未能查出实质性问题,何去何从令常委们左右为难。当然,此二人在省里也都有些背景,尤其廖志国依靠的是梁副书记,背景更显厚重一些。到后来,还是关省长提议:“不如将两人相互调换,异地任职,既平息了当地的议论,又不影响对干部的正常使用。”此议,等于同时解救了两个人,现在看来于廖志国似乎更为有利。

再一次,便是半年前接任阳城市委书记。其时,向中央和省里写匿名信状告廖志国的火力更为猛烈。虽说依然有梁副书记这只盾牌尽力挡着,可卜副省长的拆台力度也不小。双方处于胶着之际,龚书记、关省长两位主官的意见就起到决定性作用。平心而论,关省长的态度总体还算公正。在有关举报信上,主管纪检的梁副书记批了一行字:“利用匿名信的形式举报,似是包括阳城在内个别地区的一大痼疾。此种‘文革’遗风,对稳定大局、和谐社会建设利少弊多,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教育,正面引导。”卜副省长也在收到的信中批了两句话:“此类反映甚多,应当引起有关方面足够重视。建议组织适当力量进行调查甄别,既对社会舆论有一个交代,也可证廖志国同志清白。”此两份批件,又都呈送到龚书记、关省长案头。值得玩味的是,龚书记、关省长分别批了同样两个字:“已阅。”事情便不了了之。试想,如果关省长对廖志国有什么成见,只要在卜副省长的批示后边,写上一两个字,也许廖志国的书记就当不成了。同时,在最终讨论决定的常委会上,尽管龚书记表态在前,可仍然留了个尾巴,并且当场征询了关省长——听听洪大光的意见。当时,假如关省长不点头,事情也许会朝相反方向转化,同样不会有今日的廖书记。

由此完全可以推断,关省长对廖志国并无多少不良印象,更加谈不上成见之类。当然,自从半年前就任市委书记,廖志国数次邀请关省长前来阳城视察、指导,至今却未能如愿,也是事实。这也说明,关省长对阳城、包括对廖志国,也不是那么热情。没想到,关省长这次好不容易落脚阳城,居然让于树奎抢了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