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沙州市出现第一例“非典” 应对检查组的小伎俩(第4/7页)
于敏汗水一下就涌了出来,结巴地道:“站里将卫生部的通知贴在墙上,我们严格按通知操作。”
侯卫东转头问陪同的卫生局副局长朱昆明:“转运流程,朱局长是否记得?”朱昆明的冷汗早就冒了出来,搓着手道:“我马上回去学习。”
侯卫东声音平缓地背诵道:“穿、戴全套防护物品,出车至医疗机构接病人,将病人安置在车厢,将病人转运至接收医疗机构,更换全套防护物品,返回,车辆及设备消毒,人员防护消毒。”背完之后,他对尴尬的两位部下道:“我不想批评人,但是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专业领导一定要知道,不能当糊涂官啊。今天晚上,中心的所有同志都要牢记通知全文,就请昆明同志代我来考。”
进入转运站,侯卫东绷紧的脸顿时放松,露出笑容,他见到一位年轻女护士在填报表,和蔼地问道:“你们战斗在第一线,害不害怕?中心给你们提供的防护到不到位,伙食好不好?还有没有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年轻的女护士很紧张,脱口道:“侯市长,没有想到您敢来。”
侯卫东笑道:“你们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来?今天上午转运了十来位疑似病人,有什么困难吗?”
年轻女护士耳边有些淡淡的绒毛,二十刚出头的年龄,她没有想到侯副市长如此平和,紧张心情慢慢放缓,道:“我们分成三组,我这组还在等待任务。听同事说,最大的问题是穿防护服太热。”
侯卫东道:“这个没有办法,希望同志们克服。”
沙州采用的“非典”防护服共有三层,还要带上防护镜,程序为连身服—长筒胶靴—防护头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胶皮手套。在二十来度的温度下,防护服在有效隔绝病毒的同时,也隔断了热量散发途径。医护人员穿上以后,不一会儿,防护眼镜就会蒙上一层雾气。
“从成津将疑似病人送到林安观察点,需要多长时间?”
“第一批从成津运过来的疑似病人,来回要花三个多小时,我给同事们打电话,他们脱下衣服都有缺氧状况。”
侯卫东眉毛扬了扬,道:“他们脱下的防护服是怎么处理的?”
于敏站在侯卫东背后,紧张地盯着眼前年轻护士的嘴唇,生怕她的嘴里说出让领导不满意的话。
年轻女护士道:“中心安排有专门的污染区,最外层的防护服要焚烧掉,里面两层进行全面消毒。”
侯卫东点了点头,再问道:“转运病人具有危险性,你们真的不怕?”
年轻女护士道:“听说外省防疫中心有人染上了病,肯定会怕。可是总得有护士参加转运工作,我不来,其他护士也得参加。市里专门下发了对临阵退缩人员的处理文件,我不来,工作就没了。”说到这里,她眼圈红了,又看见于敏恶狠狠的眼光,知道失言,就低头不说话。
侯卫东暗道:“扪心自问,若是我有妹妹,会让她做这种危险工作吗?”他得出了否定回答:“我十有八九会想办法保护妹妹,将心比心,这些年轻护士同样也是别人父母兄长的宝贝,她们能走到第一线,确实值得敬佩。”
年轻护士见侯卫东没有说话,看了看于敏的眼光,感到自己真的说错了话。
侯卫东很快将思路拉了回来,对跟在身边的朱昆明道:“朱局,护送工作很艰巨,局里和中心要主动关心转运小组的同志,水果、牛奶和鸡鸭鱼要保证供应,要让转运员二十四小时吃上热菜。隔离区要多安装几部电话,让他们随时能与家里联系。转运员家里有什么困难,你们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不能解决的给我说。”
简单几句话,让年轻的女护士心里感到暖暖的。
第一站走完,晏春平给交通局和公安局打了电话,两个单位分别来了一位副职,陪着侯卫东跑了车站、码头,最后来到设在东城区的调查大队办公地点。
调查大队的主要任务是“挖出患者传染源头,查明患者接触过的人群,斩断病毒继续传播的途径。”这是控制“非典”传播的重要手段,对于调查大队的同志们来说,他们需要与患者零距离接触,与转运者一样,同样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侯卫东一行人刚到调查大队,就见到几个穿着防护服的调查队员从楼里出来,正准备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