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第4/21页)
所有木材桐油,都需要一个集散地。比如说,从贵州采购的木材,通过扎排的方式运出来,因为水急江窄,木排不可能扎太大。到了水缓江宽的地方,这种小排就很浪费,需要有一处地方将小排扎成大排。由此,木材商人,便形成了交易链的两端。交易链上端的商人负责伐木,然后运到某地进行交易。下端的商人,将木材运出,到达上海、南京等地。如此一来,就需要一个适当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洪江。
洪江背依沅水和巫水,是天然的黄金水道,更有天然的深水码头,这些条件成就了洪江。盛唐时期,洪江已经成了名城,到了明清之时,更是成了闻名于世的商城。洪江闻名全国之时,今天的繁华大都市汉口以及上海,还是一片荒滩。
后来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一旦走进洪江,便觉得不明白,洪江闻名全国,为什么一直都只是全国最大的镇,而没有建县?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洪江最鼎盛的时候,是明清两朝,可中国古代重农轻商,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自然不可能将县治建在一个商业繁荣之地。其次,洪江是个多民族融合之地,除了洪江城,多是外来流动人口,周边全是苗族、侗族、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历来少数民族,均属于土官制,县治所在地,自然不会建在这种地方。
当地还有一种传说,说这些少数民族,是共工的后代。中国古代,留下了许多与共工有关的神话传说。据说,共工的故乡在今天的河南辉县市,当地又称共城。共工最闻名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是共工治水的故事,后世将其尊为水神。另一个闻名的故事,是共工和颛顼争夺部落盟主之位,颛顼利用民众迷信的心理,声称共工治水会触怒上天,上天会用大水制裁大众。共工因此竞选失败,于是撞不周山而死,目的就是为了让民众明白,他所做的一切,并没有触怒上天。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信了颛顼的话,认定大水泛滥,与共工有关,是共工发怒,因而将形成大灾的水患,称之为洪水,也就是共工加上水。
洪江当地传说,和颛顼竞选失败后,共工的后人为了生存,逃到洪江一带,成为当地的少数民族。为了纪念祖先共工,他们便选择了洪江这个地方,作为共工的永远纪念之地。但是,这件事又不能做得太明显,否则会引起颛顼帝的警觉。于是,他们玩了一个小滑头。共工不是水神吗?在他的名字前面,全部加上水,于是,有了洪江之名。
壮丁们盘问了几句,程正光对答如流,千人斩只是冷冷地站在一旁,不出一言。门丁没有发现丝毫破绽,只好放行。
临行时,程正光不忘打探一下消息,问道:“几位爷,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有人值守,现在怎么变了?”
一个壮丁说:“现在土匪猖狂,提防土匪呢。”
程正光抱拳道:“辛苦几位爷了。”
狼王千人斩暗自好笑,靠你们这样一些人,还能防得了土匪?这么个城,老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们能把老子怎么样?
就在他们受壮丁盘问时,不远处,一名小叫花子远远走来,看到他们三人,大吃一惊,连忙躲到一个人的后面,慢慢移向旁边的一条小巷子,站在墙角,侧着身子,望着千人斩等人。洪江的墙角设计很人性化,担心墙角太有棱角会伤人,全都是圆弧形。小叫花子罗小飞的视线,也因这弧形的墙角而变得开阔。
三个人进了城门,打马向前。罗小飞从墙角闪出,正想跟过去,发现码头上又来了一伙人,他便一闪身,溜走了。
程正光来过洪江城,对这里很熟悉,他轻车熟路,把千人斩带到了万花楼门口。这是千人斩进城的目标之一。
万花楼不是湘西特有的窨子屋,而是四合大院。传统的四合大院子一般是两层,但万花楼是三层,最上面还有一个骑楼。万花楼结合了湘西特有的窨子屋与北方四合大院的特点,全新设计修建。
万花楼的大门上有一副对联:花光楼影倒晴天,荷气竹风宜永日。横联是:唯春有情。正厅上位有一副巨大的人像,两边有楹联:诗云君子好逑,子曰食色性也。这副巨大的人像,不是三皇五帝,也不是神仙菩萨,而是古人管仲。管仲设女闾,也就是妓院的起源。管仲当年设置妓院有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流传了几千年,就只剩下经济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