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4页)
姜珊歪过头,看着田晓堂说:“既是难兄难妹,就应该惺惺相惜啊!”田晓堂呷出这话的味道来了,心头不由漾起一股柔情,真想和她也说几句体贴话。可他很快又压制住了那种冲动,并没有应声,只是嘿嘿地笑。
姜珊突然又说:“我记得你在那篇文章中还提到,有位女同学非常热心地帮助过你。我有点好奇,想冒昧地问问,那位女同学如今在哪里?你们还有联系吗?”
田晓堂大笑,说:“你的记性真好,到现在都还记得有位女同学当年曾帮助过我。不过,这可以算是个人隐私吧,我不回答你行吗?”
姜珊有些悻然,撅着嘴咕哝道:“真小气,不愿讲就算了。”
到达莫湖乡政府所在地,已是下午两点。这个坐落在山坳中的集镇显得小巧玲珑,只有一条直肠子街,街两边的房子大多破旧不堪。反衬之下,乡中学一栋新修的五层教学楼十分打眼,在金色的阳光里泛着耀眼的光芒。田晓堂将小车停在中学对面,摇下一半车窗,仔细打量那栋新房子。
姜珊说:“何不进去看看呢?”
田晓堂笑了笑,说:“还是不进去了吧,免得惊动了校方,反而不好。”姜珊有些不解,说:“你跑这么远的路,赶到这里来,就为了在车上看一眼吗?”
田晓堂点点头,轻声道:“只要看一眼,我就心安了。”姜珊愣了一下,说:“心安?这年头,已没多少人愿意提这两个字了。”
田晓堂说:“是呀。如今你跟人家说什么心安不心安,他会觉得你这人有毛病。”
姜珊很是感慨:“有些人已习惯了昧着良心做事,他们哪会顾忌什么心安啊。”
两人早已饥肠辘辘,就到集镇上唯一一家餐馆简单点了两个菜。等菜热气腾腾地端上来,闻着竟然格外地香。姜珊端起茶水,看着田晓堂说:“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感谢你替我实现了一个多年的夙愿。我对乡中学的感情实在太深了。当年我从这里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却掏不起学费,只好打算辍学。乡中学的老师们得知我的窘况后,尽管自己并不富裕,还是纷纷为我解囊,你五十我一百地凑了三千多块钱,资助我顺利地念完高中。参加工作后,我就许下一个心愿,今后要帮我的母校做点事。可我一直没有这个能力。不想这个难以实现的愿望,你却帮我实现了!我真是非常感谢你!”
田晓堂举着茶杯,跟她碰了碰,喝下一大口,笑道:“我也是山里长大的孩子,能帮这山乡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改善一下学习条件,我很乐意。要说感谢,我也得感谢你呢,感谢你帮了我的大忙,给那笔钱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去处。”
年前,田晓堂掂量再三,觉得还是不能将王季发奉送的那30万装入私囊,可怎么妥善处理这笔钱,他感到很伤脑筋。他曾想过,拿出一部分给周传芬的老公去治病,可他去周传芬家看了一下,不由又犹豫起来。他发现周传芬显得有些痴痴呆呆的,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不大正常。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上次跟施工队发生纠纷让她受了刺激,才落下这么个毛病。看着她这副样子,田晓堂突然又不敢将钱交给她了。他怕钱给了她,将来万一有个什么事,她不能有效地提供人证,那麻烦可就大了。他也想过捐给慈善总会,可又怕被人发现后像包云河那样闹得世人皆知。后来姜珊过来找他,他提起这事,请她帮忙出个主意。
姜珊想了想说:“我倒是有个办法,只是不知你愿不愿意。”原来,她的母校莫湖乡中学盖一栋教学楼,因资金不足被迫半途停工。校长急得拿脚跳,无头苍蝇样到处找人化缘求助,也满怀希望地跑来找过她,她当然愿意帮忙,只是无力相助。见他有30万要捐出去,她马上想到了乡中学那栋半拉子教学楼,便建议他把这笔钱给这所学校,帮他们将教学楼盖起来。田晓堂觉得这个想法不错,立即就同意了。后来就由姜珊出面联系这个事,田晓堂一直没有露面。钱交给学校后,不知为什么,田晓堂又感到有点后悔,觉得还是应该留点钱给周传芬的老公治病。他还有些担心,怕学校挪用资金,到时楼没盖好,钱却花光了。今天亲眼看见教学楼已竣工并投入了使用,他才如释重负,一颗心总算踏实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