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2/15页)
高志强觉得常委的意图基本体现在里面了,但略嫌啰嗦了点,条理性也不强,亲自动笔作了调整。他把这个决议的中心内容归纳成一句话,叫做一二三四工程,拆开便是一条公路,两个市场,三家厂子,四千亩笋竹林工程。一条公路就是那天常委扩大会议上毕云天说的那条穿越临紫7县1区的紫黎公路,高志强觉得毕云天说得很有道理,特意把这个项目放在决议的首位提了出来。两个市场是已经动工的紫西五里坡轻工业品批发市场和高志强酝酿多时的紫东郭家冲木材批发市场。三个厂子是正在扩建改造的紫源酒厂、紫城烟厂和紫江农药厂。四千亩笋竹林是指临紫市北320国道沿线四千亩笋竹林开发基地。除一条公路暂时还没有眉目无法确定责任人外,其他几项工程高志强都注明了负责具体实施的单位和分管市领导,以及必要的奖罚措施。然后高志强签了字,交给银秘书长,让他拿去打印成文,下发到各战线和部门。同时还电话跟文书记作了详细报告,文书记表示这个一二三四工程这个时候出台,非常及时和必要。
决议抛出去后,大部分人说高志强点子新鲜,思路清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对临紫今后的经济建设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也有人对一二三四工程有异议,说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水漂工程。高志强于是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说:“有人说一二三四工程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水漂工程,这些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是我要说,一方面,这一二三四工程并不是我个人提出来的,是经过常委扩大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又报经文书记亲自同意了的;另一方面,就目前我们临紫市的情况来看,搞些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难道没有必要吗?过去我们确实搞了一些没有多少实效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所以现在大家都忌讳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这样的词汇,好像一提到这些,就是为了图政绩,捞资本,好日后飞黄腾达。可我们想过没有?在别人眼里,我们临紫的形象还只有那么美,面子还只有那么大,如果我们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搞好了,就可筑巢引凤,把外面的人才和资金吸引进来,为我所用,提高临紫经济实力,这样就不是什么水漂工程,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绩工程了。”
高志强还说:“除此之外,现成的利益也是明摆在那里的。比如这条紫黎公路,还是五十年代修的毛坯路,又窄又烂,坑坑洼洼,晴天灰,雨天泥。而我们临紫8县2区,就有7县1区的人天天走这条路,我们年年喊要扩建,要整修,却只打雷,不下雨,一直没有具体动作,再这样下去对我市的经济建设该是个多大的制约?比如两个市场,一旦建成启用,周边省市的商户立即就会把产品和资金带过来,使临紫的流通形成规模效应。至于三个厂子,一直是我市的骨干财源,这几年由于受市场冲击和信贷资金缺位的影响,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困境,但我们也要看到他们雄厚的技术基础和设备底子,我们摸准了,再适当注入资金,这三个厂子都是能够东山再起的。过两天我就打算把几家银行的头儿请到一起,让他们给这几家企业出谋划策,投放资金。比如紫源酒厂,他们应该也看到了,自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之后,已经初见成效。再比如对这四千亩笋竹林的开发,在美化进入临紫市的320国道沿线风光的同时,还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给当地农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增加咱们临紫的农林特产税。”
高志强一番讲话,在临紫干部职工中产生了较好反响,对这个一二三四工程基本形成了共识。市领导于是按照各自分工,带着自己分管的有关部门深入下去,先是评估论证,接着想方设法跑资金跑技术,扎扎实实行动起来。高志强更没闲着,每两个星期就要到点上去跑一趟,一项项检查落实。
这一天高志强让司机小罗送他去了生资公司。下车前,高志强说:“这两天放你的假,有事我再给你电话。”小罗把小车开走后,高志强就向一辆车头挂着红绸,车上装满化肥的大货车走了过去。大货车的马达已经打响,高志强一上去,大货车就缓缓向门口开去。开车的是生资公司的杨总经理,旁边还坐着林业局的肖局长,高志强就坐在靠右边的副驾驶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