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绝地反击(第3/10页)

接下来便是慢慢品茗了。卓小梅学于清萍样,将闻香杯捧到鼻子底下,轻轻搓揉起来。那浓郁馨香便缭绕而至,透过鼻翼,直逼肺腑。再轻轻抿上一口,顿觉齿颊含香,五脏澄明。于清萍比卓小梅更加投人,仿佛一下子就被这绵厚的芬芳打动了,忍不住叹道:“多好的铁观音!人生有这么美的茶水滋润,亦复何求?”

见于清萍这么喜欢千里香,卓小梅心里就有了几分把握。

喝到好茶,难免不谈价论值。于清萍问道:“这可是我喝过的最好的铁观音了,价格一定不菲吧?”卓小梅笑道:“我不止一次听茶友们说过,好茶还得有好心境去体会,好茶在前,是从不会分心去想价格问题的。”于清萍说:“这倒也是。有一年我去福州,朋友送我两盒铁观音,我见上面没有标价,以为是朋友故意把标签撕掉了,过后打听,才知道茶叶不比一般商品,是不兴标价的,标了价便透着了俗气。后来我注意了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那边的茶叶都不贴标签。只可惜我是俗人,喝到好茶,没法不去想价钱。”

卓小梅喝口茶,说:“在我的印象中,俗人总喜欢附庸风雅,相反雅士却爱说自己是俗人。”于清萍说:“领导表扬我了。实话实说,我确实喜欢喝铁观音,但最多也就粒粒香高山青和兰贵人之类,还不敢喝这么高档的千里香。品级太高的茶偶尔喝喝可以,喝多了,想再把级别降下来,那就难了。”卓小梅说:“茶客们都爱说这种话。也许是由俭及奢易,由奢及俭难吧。就好比做领导的,都是能上不能下,提拔使用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一旦降级使用,那就太痛苦了。”于清萍说:“人同此心嘛。都是能理解的。”

壶中茶味渐淡,于清萍又泡上一壶。卓小梅一副兴致勃勃,乐此不疲的样子。她是铁了心要奉陪到底的。何况有于清萍的茶艺可供欣赏和品味,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此时于清萍又往杯里倒上茶水,说:“卓局长知道铁观音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卓小梅摇头.说:“倒是从没听说过,只觉得铁观音这名字有些特别。”于清萍说:“有句话叫做美如观音,沉如铁,就是说的铁观音。”卓小梅说:“这说法挺新鲜的。”

“相传许多许多年以前,一天福建安溪镇有位老茶农扛着茶锄,上山去种茶。”于清萍将杯中茶水一口喝下,摆出一副说书人的架势,娓娓道来。“老茶农劳作多时,口中生渴,朝山下走去,欲往溪边饮水解渴。眼见得已快接近溪边,不想老茶农脚下一滑,仰面摔倒在地。老茶农骂句粗话,正要爬起来,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坡前霞光闪烁,观音时隐时显。这让老茶农很是惊奇,揉揉眼睛细瞧,但见霞光笼罩之下,只有树影婆娑,已无观音玉容。树像茶树,好像又跟其他茶树似有不同。这让老茶农更加诧异,水也顾不得喝了,忙走上前去。此时霞光也消失了,唯余茶树峭立于前,枝繁叶盛,绿意盈盈。老茶农很是欣喜,以为茶树是观音有意赠予自己的圣物,心下暗自给它取名观音树。还顺手摘下几片青翠欲滴的叶子,放手上掂量了一下,明显感觉比别的茶树叶片厚重得多,铁一般沉实。忍不住放口中细嚼起来。嚼第一口,还有些苦涩。嚼第二口,便觉唇齿清润,喉舌生津。嚼到第三口.已是满口芬芳,脾肺溢香,心明眼亮。老茶农不再觉得干渴,一直劳作到夕阳西下,也没想起要喝水解渴。第二天上山劳作口渴时,又到树下摘了观音树叶咀嚼,感受如昨。一连十余天,都是如此。后来山上工夫做完.老茶农本来是不用上山的,可一出家门.便不由自主朝山上走去。这里瞧瞧,那里看看,不知不觉又到了观音树下,摘了树叶塞进嘴里。老茶农这才意识到,他已经没法离开这棵观音树了。想想不可能扔下其他农活,天天上山,便摘了一大把观音树叶带回去,制成茶叶,日日泡饮,竞比别的茶叶香浓味酽。以后老茶农便在山上广种观音树,制茶自饮,同时赠给乡邻亲友共享。观音树叶制成的茶叶珠圆玉润,特别好看,又比一般茶叶厚重,茶客们都说是美如观音重如铁,慢慢铁观音的芳名也就传扬开来,普天之下,无人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