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8页)
悻悻回到办公室,捧着脑袋,冥思苦想一个上午,也没想出别的办法来。看看到了中午,回去无法面对史宇寒,干脆到门外小店里随便吃了个盒饭,然后回办公室,躺倒在沙发上,准备睡个午觉。心烦意乱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得起来开了电脑。网线还没接上,手机响了,史宇寒问州州户口迁到红星没有。乔不群只得以彭南山有个突发案子要办,没在派出所为由,暂时搪塞过去。关掉手机,突然没了上网兴致,心里灰暗如夜。自己好歹也是政府大楼里的处长,想让儿子上个像样点的小学都办不到,真是不中用。活到三十多岁,从考大学到读硕士,从成家到立业,从一般干部到提副处长和处长,乔不群一路走来,确也顺风顺水。尤其是文章还过得去,以为凭一支秃笔便可立身,自我感觉一直不错。哪想为儿子读书这芝麻大点的事,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跑了那么久,也没跑出个什么名堂来。乔不群一下子没了自信。手上光有一支秃笔管什么用?碰到实际问题,你难道还能将秃笔当枪使,去吓唬人家?平时说笔杆子里面出政治,政治是为领导服务的,摇笔杆子的不见得沾得上光。原来文章只能润身,权力才可及物,手上无权,百事难成。怪不得连才高八斗的陆游都会自问:此身合是诗人未?从不甘愿仅做个百无一用的文人。
正这么胡思乱想着,桌上电话响了。乔不群本没情绪接听,可铃声响得倔强,只得懒懒拿起话筒来。是一个熟悉的甜甜的声音,只是心里烦,一时想不起是谁了。对方说:“你不是乔处吗?怎么装起哑巴来了?”乔不群这才听出是辛芳菲,忙说:“真对不起辛处,可能是电话线有些问题,声音不是太清楚。”辛芳菲说:“你在忙些什么?”乔不群说:“什么也没忙,坐在椅子上发呆。”辛芳菲笑道:“你是不是要做哲学家?听说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都是发呆发出来的。”
说笑几句,辛芳菲说:“从朋友处拿的佛书看过没有?是不是该借我看看了?”那天辛芳菲主动提出要在领导面前给说句话,乔不群还激动了一下,过后为儿子无头苍蝇样四处乱撞,都把这事扔到了脑后,更没想起找她问问情况。大概辛芳菲得了领导什么话,才打电话来借书,要你到她那里去一下。乔不群忙答应道:“佛书看过了,正想找个机会给你送去呢。”辛芳菲说:“楼上楼下的,送本书的机会都这么难找?”乔不群说:“你知道的,我这人死板,灵活性不够。我这就上家里跑一趟,拿来送到你办公室去。”
乔不群哪有什么佛书在家里?只是人家对你的事这么上心,你却将她的话置之脑后,不管不顾的,实在有些说不过去。算是乔不群脑瓜子转得快,临时想出个补救办法,几步走出大门,打的往新华书店赶去。也是几天前偶尔从这里经过,想起在辛芳菲面前扯过的借朋友佛书的谎,顺便进去转了一圈,还真的在书架上看到好几本佛学方面的册子。当时就想买一本回去,又苦于近段心绪不宁,没心情看这种闲书,一犹豫也就放弃了。
没几分钟到了新华书店,乔不群让司机将车停到路旁,几步跑进店里,直奔那天翻过的书架。那些佛学书还塞在原处。现在信佛之人越来越多,可买佛学书的估计不会有几个。乔不群毫不迟疑,拿了本名曰《佛缘》的小书,交了钱,出门回到车里。
赶到外事处,将书递到辛芳菲手上,她兴致盎然地翻了翻,说:“有空一定好好学习,认真领会。”乔不群说:“儒道释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盛传不衰,总有一定道理。接触一下这方面的东西,不见得能增强执政能力,却对认识世界,感悟人生,多少有些益处。”辛芳菲笑道:“我没什么政要执,执政能力强不强都一样。但做乔处学生,接受点传统文化熏陶,多少可提高些文化素养。”说了两句佛文化,辛芳菲不再转弯,说:“我已在耿市长面前提过你了。你知道研究室撤销后,政府将设置综合处,工作性质跟研究室和你现在的综合处有些类似,你的去向也许就是政府综合处。”停停又补充道:“你也许不太清楚,其实耿市长对你挺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