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三十三章(第2/3页)

沙瑞金慢条斯理地接过话头:易学习只会干活,总觉得自己的努力组织上能看得到,实际情况呢?组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是由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一把手掌控的。中国的政治就是一把手政治嘛,你不向一把手靠拢,不经常出现在一把手的视线里,进而把一把手变成你的政治资源,你就不可能出现在一级组织的考察范围里。

李达康响应附和,声音洪亮:瑞金书记这话没错!如果政治生态进一步恶化,比如这位一把手拉帮结派,不是他的人一概不用,你怎么办?再比如,一把手若是心术不正,要卖官帽子发财,那你就更别指望他唯才是举了。这种政治生态说到底就是腐败的生态!它促使下面干部去跑去送嘛,所以能送啥送啥,有些女同志就把她自己往一把手床上送。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就一点点搞坏了,以至不可收拾……

这时,高育良笑眯眯地开口了:达康同志说得不错,但也不要以偏概全。像易学习的情况毕竟还是少数,不能因此否定组织工作。关于干部人事,党内有规章制度,有选拔标准和考察办法。田国富插话:问题是这些规章制度是否执行了呢?有些干部一直被群众举报,却一路提拔。为什么?有政治资源嘛!易学习不是个别现象,在我省是大量存在的,这次正是严格执行了组织人事规定,才发现了这位同志!高育良又争辩:政治资源也是相对的,上面领导是下面干部的政治资源,下面干部又何尝不是上面领导的政治资源呢?我在吕州用易学习做市交通局长,就是把他当成我的政治资源了嘛!所以,在干部人事安排上,主管领导使用一些身边比较熟悉的干部也有情可原。熟悉的,知根知底,啥性情,啥能耐,心里大体有数,用着就放心嘛。

钱秘书长历史上曾是高育良的对立面,到退休也没能上到副省级,便趁机向高育良发难:易学习是你育良同志熟悉的干部,你都把他当成自己的政治资源了,那为啥不把这位同志推荐上来啊?所以,我认为这些年山头主义、团团伙伙是有的,不承认不行。

高育良笑着反驳:哪来这么多山头啊?我省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区嘛!再说了,好同志就一定要提上来做大官吗?当年少奇同志和淘粪工人时传祥说,我做国家主席,你淘大粪,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

钱秘书长皱起眉头,恼火地敲了一下桌子:老高,你少唱高调。

高育良却继续笑着争辩,调门益发高昂:再举个例,雷锋是什么官?什么级别啊?二十二岁的解放军战士,汽车班班长嘛,可雷锋同志却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至今仍然是我们的道德楷模!

李达康实在听不下去了,指出高育良偷换了概念:现在讨论的是干部人事问题,是在总结经验教训,不是评学雷锋标兵。钱秘书长又用大白话直指要害:大教授歪理多,一边要求易学习他们提着饭盒学雷锋,一边把自己的弟子拼命向上推荐,安排副省级,能服人吗?

高育良这才发现,自己今天好像犯了点错误,怎么把好端端的辩证法搞成了诡辩论?似乎还激起了众怒。哪里出毛病了?他秉持的正确理论怎么会出现这种不正确的效果呢?要检讨总结呢!再一想,又觉得不是他的错误,而是权力效应!因为他不是一把手啊,权重不够大嘛!如果这些话都是沙瑞金说的,那就是堂堂正正的辩证法了。

沙瑞金这时接了上来,态度鲜明:育良同志啊,你说的道理都不错,但用错了地方就难以服人了!干部任用我们一直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选拔标准和考察办法,但长期以来没得到很好执行,为什么?因为在某些时期,组织部不是党的组织部了,成了某位一把手的组织部了!这话的分量很重,指向也很明确,几乎就差点赵立春的名了。

高育良和李达康注意地看着沙瑞金,脸上都现出惊愕的神色。

沙瑞金环视众人,说:今天我们的组织部重新成了党的组织部,才发现了易学习等一批德才兼备的好同志!这次到吕州调研时,我就特意和易学习接触了一下,到他家亲眼看了看,这么一看一聊,我放心了,使用这样的干部就有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