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第4/5页)

答案是白居易伤心得不肯结婚。白居易年青的时候在徐州符离曾有过一个情投意合的姑娘,由于姑娘的家庭地位不高,社会上等级门第观念的阻隔,使他们终究没能有情人成为眷属,这给白居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直到诗人后来离开符离与这位女友永别后,还一直眷恋着她。白居易的《潜别离》诗里说:“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 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又说“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说的就是自己的这种心态。白居易饱尝了相思的苦痛,渴望着真挚的、永不分离的爱情。因此,在创作《长恨歌》的过程中,他很自然地融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这些“希代之事”进行了加工润色,并按照自己的爱情理想塑造了李杨形象。也就是说白居易在对李杨绵绵不绝的刻骨相思的刻画中,倾注了自己的愿望与苦痛;他描绘李杨爱情忠贞不渝的品质,就是为了把这段爱情升华到理想的高度,使之符合于自己的观念。所以写《长恨歌》的时候,白居易也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所以《长恨歌》才那么成功,那么感人。

我想,通过《长恨歌》的创作,白居易郁结在心中的情爱之痛多少得到了宣泄与抚慰,鲁迅先生说,“长歌当哭,是必在痛定之后”。对于白居易来说,《长恨歌》创作完成,也就是“痛定之后”了。所以终于可以收拾起旧心情,开始段新生活了。所以,36岁上,白居易结了婚。

好了,现在再加上白居易的这种创作原因,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李、杨之间是谈不上什么爱情的,更不要说什么真挚的、永恒的爱情了。

但慢着,古训告诉我们,对一个人别急着下结论,更何况这是对两个人。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看,李、杨之间是不是就真的一点感情,一点爱情也谈不上呢?

这同样也要问几个问题:

第一,在白居易之前,就没人歌颂过李杨之爱了吗?如果有,那么白居易也就不是纯粹的杜撰了。历史也就不是纯粹被《长恨歌》误导的了。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李白。李白可比白居易更有说服力。如果说唐代有二白,李白是“太白”,而白居易只是“小白”。李白是与李、杨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人,而且我们都知道他与唐明皇与杨贵妃都是有过亲密接触的,他在大醉初醒之际,曾经为杨贵妃一挥而就作《清平调》三首,每一首都是名动千古之作。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是说玉环之美;第二首“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是说玉环之得宠,、;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其中就有不尽的缱绻意韵,也就是说李白总的来说,也是基本认可并描摹了李杨这段惊世恋情的。另外,稍晚一些的杜甫,也有《丽人行》等作品客观地表现了李、杨的这种“名花倾国两相欢”的场景。也就是说,虽然“小白”白居易在《长恨歌》是揉进了自已的情绪,以及自身对爱情的理解,但李、杨恋也不完全就是子虚乌有,至少在当时当世,李、杨恋也还是受到当时人的基本认可的。

第二,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是不是就根本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答案是否定的。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个人在都擅长音乐,我们知道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曲《霓裳羽衣曲》可以说就是两个人一起合作完成的。另外他们还一起创作很多乐曲与舞曲,可以说,在艺术情趣上两个人是有着很大的相同和一致之处。这从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看出来。据唐人野史记载,说唐明皇与杨贵妃喜欢下棋。但他们俩自创了一种非常奇特的下法。就是以人代棋,让宫女三十二人为棋子,胸前缀以棋子的名称,在绘有棋盘的地上走动来下棋。所以就有了“香车、桂马、金将、银将、玉将”等棋子的名称。后来,这种下法传入了日本,演变成日本的将棋。可见在这些生活情趣、生活细节上,两个人不仅有共同语言,而且共同语言特别的丰富。事实上,人和人的接触,这种生活情趣、生活细节上的共同语言特别重要,所谓日久生情,主要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中情感达成默契的。

第三,正史记载的杨贵妃的多次因妒被遣出宫是不是多少也能说明些问题。我们前面谈了杨玉环的嫉妒生气而被多次遣归。这虽然说明了李隆基的花心,但反过来也说明杨玉环的在乎啊?一个好吃醋的女人,不往往正是深陷在情爱围城中的女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