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凭君莫话伤心事,尽在含情不语中(第2/4页)
当然君王都好色,枭雄如曹操这样的人也难免,我们也不用替曹操遮掩。在这方面,继承他王位的曹丕就完全继承了曹操的光辉传统。《三国演义》里记载这一段是这么说的:
却说曹丕见二妇人啼哭,拔剑欲斩之。忽见红光满目,遂按剑而问曰:“汝何人也?”一妇人告曰:“妾乃袁将军之妻刘氏也。”丕曰:“此女何人?”刘氏曰:“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因熙出镇幽州,甄氏不肯远行,故留于此。”丕拖此女近前,见披发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遂对刘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忧虑。”遂按剑坐于堂上。却说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操至绍府门下,问曰:“谁曾入此门来?”守将对曰:“世子在内。”操唤出责之。刘氏出拜曰:“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献甄氏为世子执箕帚。”操教唤出甄氏拜于前。操视之曰:“真吾儿妇也?”遂令曹丕纳之。
《三国演义》里这段描写看上去跟《世说新语》并不一样,但其实本质上没多大差别,或者说在精神上还是一致的。曹丕是因为甄氏的漂亮才不杀她进而霸占她的,而曹操听说曹丕已先进城,而且先进了袁绍的府第了,就“唤出责之”,然后在众将面前说甄宓“真吾儿妇也”那也是不得已而说之,哪有当父亲的跟儿子抢女人的道理呢?这些都说明了甄宓确实是当时人所尽知的绝世美人。
那么,在曹丕得到甄妃后,甄宓的命运又变得怎样了呢?
注意,后世称甄宓一直为甄妃,李商隐的诗里就说“宓妃留枕魏王才”,就是讲她和曹植之间的典故的,这个我们一会儿就会讲到。李商隐就称她为宓妃,但是在《三国志?魏志》里,甄宓的传名可是叫“文昭甄皇后传”,也就是说,她不是曹丕的嫔妃,而是皇后,那这样的话,按古代的规矩就不能叫甄妃,而该叫甄后了。到底是谁错了呢?又或者,这种不同的称呼背后又体现着什么样的隐情呢?
事实上,严格说来,《三国志》中《魏志》的叫法错了。因为甄宓在世从来就没当过皇后。
开始曹丕艳羡她天下第一美人的美色,对她还不错,但随后没多久,就开始冷落甄宓了,因为这时候他又有了新宠,这就是当时南郡太守郭永的两个女儿。其中郭永的次女郭嬛,因为在帮曹丕获得太子位的过程中出了很多主意,而且人又长得年青漂亮,所以很受曹丕的喜欢。在曹丕登帝之后,按道理甄宓是第一个帮曹丕生下儿子的人,甄宓应该是皇后,可是郭嬛一心想排挤掉甄宓,只有排挤掉甄宓她才有可能当皇后,所以她就在曹丕面前经常造甄宓的谣,说她的坏话,而曹丕这个人耳朵根子软,渐渐地就对甄宓越来越疏远。说有一次,郭嬛造谣中伤甄宓,又给甄宓知道了,她就当着曹丕的面把曹丕听信谣言和郭嬛造谣中伤的事实给痛斥了一番,曹丕毕竟是皇帝呀,当时脸就挂不住了,过后,就赐药把甄宓给毒死了。《三国志》的甄宓传里只用了“后有怨言,帝大怒,遣使赐死”十几个字简单地交代了甄宓的死因,但《汉晋春秋》里记载得就详细得多,说曹丕命人在殓葬她时,用头发将她的面盖住,嘴中塞满麸糠,使她在阴曹地府也不得再开口说话,这说明甄宓是死得很惨的,反过来也说明,曹丕对她是没有一点感情的。所以总的来说,虽然曹丕是她名义上的合法老公,两个人之间要说有爱情,有感情,我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史书对甄宓的婚姻生活一般记载的都很简单,而且为什么都好象是还比较美满的呢?这就跟《三国志》称甄宓为皇后有关了。
曹丕死后,他的儿子曹叡即位,史称魏明帝,而这个曹叡就是甄宓嫁给曹丕后生下的亲生儿子。曹叡即位之后,杀了後母郭嬛,追封甄宓为文昭皇太后,替他母亲报了仇。因为要表现母亲曾经母仪天下的风范,所以生平里,尤其是婚姻生活里的种种不如意,也就不能说了,这样也有碍于甄宓作为一个皇后的形象。曹叡的这种作法,我们很容易理解,因此再联系到他亲自为曹植的那篇据说与他母亲有关的《洛神赋》改名字,这就更让人相信,他母亲甄宓与他叔叔曹植之间确实可能有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