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4/20页)
这就是元旦那天博尔韦尔的想法,他今天也是这样的想法。于是他回到酒店房间,对佩罗说了他曾对斯卡利说的那句话:“算我一个。”
格伦·杰克逊不怕死。
他知道死了会如何,所以他毫无惧意。倘若上帝召唤他回家,无论如何,他都会欣然前往。
然而,他有后顾之忧。他的家人刚从伊朗撤回来,现在暂居在东得克萨斯他母亲家里。他还没来得及给他们找房子住。如果参加营救行动,他就没时间去处理家里的事——这些事将交给卡洛琳,她将独自承担全家在美国重新展开生活的责任。她必须找到一座房子,将谢丽尔、辛迪和小格伦送进学校,购买或租赁家具……
卡洛琳比较依赖杰克逊,搞定这些事对她来说并不容易。
何况,她已经生气了。早上她同丈夫一起来到达拉斯,但斯卡利却让她丈夫把她送回家。她不能同丈夫一起入住希尔顿酒店,这令她火冒三丈。但保罗和比尔也有妻儿。“应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这句话在《圣经》中出现了两次:一次在《肋未记》第十九章第十八节,另一次在《玛窦福音》第十九章第十九节。杰克逊想,倘若我被关进德黑兰的监狱,我当然也希望有人能为我做些事。
于是他报名了。
斯卡利几天前就做了选择。
在佩罗提出展开越狱行动前,斯卡利就在与人探讨这一方案了。保罗和比尔被捕后,同乔·波赫和吉姆·舒维巴赫飞离德黑兰时,斯卡利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将保罗和比尔留下本来就让他不舒服,何况过去几天德黑兰的暴力事件骤然升级。圣诞节那天,两名在市场行窃的阿富汗人被一群暴徒当场吊死,一个试图在加油站插队的出租车司机被士兵打爆了头。倘若他们开始对美国人下手,其后果不用想也知道。
斯卡利在飞机上坐在吉姆·舒维巴赫旁边,他们都认为保罗和比尔性命堪虞。舒维巴赫曾在突击队中从事过秘密行动,他同意斯卡利的观点——由若干意志坚定的美国人将两人从伊朗监狱中救出来应该是可行的。
所以,三天之后,听到佩罗说“我也在考虑这个方案”时,斯卡利惊喜万分。
斯卡利将自己列入了名单。
他不需要多想。
他志愿加入行动。
斯卡利也把科伯恩加入了名单,但没有告诉他。
每天都活得无忧无虑的科伯恩从未考虑过自己会加入行动。
但斯卡利猜对了:科伯恩想去伊朗。
莉兹不会喜欢的,科伯恩暗忖。
他叹了口气。如今他妻子不喜欢的事情有许多。
莉兹很依赖他。她不喜欢他当兵,不喜欢他经常外出的习惯,不喜欢他有一个不论多晚只要有紧急任务就打电话找他的老板。
他从没有按她想要的方式生活过,假如从现在开始重来也为时过晚。如果他去德黑兰救保罗和比尔,莉兹可能会恨他。但如果他不去,他很可能会恨她。
对不起,莉兹,他想,我们又要走了。
吉姆·舒维巴赫在下午晚些时候到达,佩罗将先前向众人说的话又对他重复了一遍。
舒维巴赫的责任感很强(他曾想当牧师,但天主教神学院的两年学习让他对宗教组织备感厌倦)。正是基于这种责任感,他在越南从军十一年,多次志愿参加行动。在亚洲,他看到许多人未能尽职,但他知道自己表现优异。他想,倘若我撂挑子,那接替我的人就会搞砸,导致有人掉胳膊断腿,甚至丢了性命。我受过训练,擅长做这种事。我有义务主动挑起这副担子。
在营救保罗和比尔这件事上,他也负有同样的责任。筹建的营救队中,他是唯一实际干过这种事的。他们需要他。
何况他自己也喜欢做这种事。他骨子里就是个战士。也许是因为他身高五英尺半吧。战斗是他的天赋,是他生活的意义。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他恨不得立刻投入行动。
罗恩·戴维斯犹豫了。他是名单中的第二个黑人,也是所有人中最年轻的。
那天傍晚他到了达拉斯,被直接带到弗雷斯特路的EDS公司总部。他从未见过佩罗,但在从德黑兰撤离时同他通过电话。那段时间里,连续好几天,达拉斯和德黑兰必须随时保持着电话联系。甚至有人把电话放在耳边睡觉,而这个任务常常由戴维斯承担。有一次,佩罗亲自打来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