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五章 意 外(第4/11页)

冯美月赶紧跑回14楼,哭着把突发事件告诉他们,他们都愣了几秒钟后,奋力向事发地跑去,几分钟他们赶到后,发现罗峰已经死亡了。

马经理叫所有人都不要靠近罗峰,以免现场被破坏,他立即掏出手机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3

110指挥中心接警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联系江北分局刑警大队,指示他们前往现场。

带队前来的是刑警队队长郭小成,一共五人,他们下车后,从停车场一路小跑到水库边的出事现场,他们先把围观的旅客劝到4米之外,拿出警戒带,把现场围住,严禁游客进入。

法医刘海上前查看死者,看死者的瞳孔已经扩散之后,才对郭小成摇摇头。

他们戴上医用乳胶手套,取出工具箱,拿出相机,开始对现场进行仔细勘查,因为现场被马经理保护得很好,罗峰尸体周围只有冯美月和罗峰这两种新鲜的脚印,所以工作起来比较容易。

刘海检查了罗峰的尸体,身上没有明显的伤痕和出血口,瞳孔放大,血管僵硬,手心里有一个明显的斑痕,在这斑痕的边缘有灰色、淡黄色,皮肤发硬,是典型的电流斑,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电流导致罗峰的死亡。

可是,哪来的电流呢?刘海把目光从尸体上移开,看了平静的水面,今天没有暴风雨,更没有雷电,罗峰怎么会被电死呢?

他把罗峰大概的死亡原因告诉郭小成,郭小成转身向后观察,从地上看到空中,目光停留在身后上方的高压电线上。

在尸体的后方,将近3米之处,有三根高压线从两丛茂密的斑竹尾梢穿过,向远方延伸而去,前方和后方各有一根相距50米的水泥电线杆,把三根电线架住,因为斑竹很高,浓密的竹叶遮住了视线,一般人的垂钓者很少会去注意身后高压线。

高压线可能是杀死罗峰的罪魁祸首!

郭小成目测判断:电线杆的高度应该是10米左右,埋入地下1.7米,那么高压线离地面应该是7米到8米之间,这是高压线到地面的垂直距离,那么从罗峰所坐的位置到高压线的斜长应该在10到11米,一般垂钓者钓竿和钓鱼线的长度不会那么长,而且有一片篱笆隔住了往后的路。

当然这要看垂钓者自己的喜好。

可是现场没有鱼竿,鱼竿跑哪去了呢?郭小成把自己的疑问和刘海交换一下,刘海说:鱼竿一定被弹到水库里了,因为遭受一万伏以上的电击,所有的电流导体都会自然从被电击者手上弹开。

郭小成看了看水面,他本想叫专业的蛙人来打捞,但是,他觉得鱼竿比较长,也就比较重,绝对不可能被弹到很远。

他自恃自己水性良好,倒不如自己去捞好了,他平常只要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绝对不求人,也不吩咐手下干,因此他在警队是出了名的铁警。

他迅速脱下警服和内衣,还没等其他警员反应过来,他已经跳入水中了。

不到两分钟,郭小成就从水里露出了头,他手举起一条鱼竿,微笑着向队友示意,从容地走出水面,此时已经是初冬季节,水里的温度不会超过10度。

上岸后,一阵傍晚的凉风吹过,他不禁直打颤,他赶紧走进树丛里,把短裤脱下,把内衣和警服穿上。

郭小成这样设想:因为有一条大鱼上钩,罗峰使出浑身的力气,把鱼儿拉出水面,但是,由于用力过猛,鱼儿随着钓鱼线被甩到身后和高压线上,从而突然触电而死。

那么,高压线下面一定有一条鱼儿。

勘查工作已经结束,郭小成叫所有队员去寻找那条鱼儿,此时天色已经暗,他们打开警用手电筒,在草丛中寻找,因为要寻找的范围不大,一会儿刘海便找到了那条鱼儿,鱼儿已经被电流烧焦了,但是,鱼儿的嘴里有一枚鱼钩,鱼钩上还残留着鱼饵。

为了更能确切地判断罗峰的死亡原因,郭小成叫人把尸体运回刑警,以便解剖。

他们把罗峰的员工和冯美月叫到14号楼,分别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讯问,并做了笔录。

郭小成对冯美月的讯问比其他的人仔细,只有她一下午都和死者在一起,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死者的。

郭小成把她单独带到卧室里讯问,他的语气特别柔和:“小姐,请问你贵姓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