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3/9页)
甘婧点点头,“是的,我也有点舍不得。”
“舍不得,你就跟大股东商量,把公司留下来嘛,你来负责。百合笑道,到时候,我们都回来帮你。”
甘婧吓得一惊,“我经营?我何德何能?何总那么能干,都落得今天这样下场。我可没这个本事。”
“你也没必要吓成这样。唐红果儿是你同学吧?她五年前就当这个公司的副总了。比你现在年轻多了。”百合耸耸,“有些事,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是呀,洪杰也说了,现在地下资源越来越少,传统行业赚钱越来越难。煤老板们也在谋划企业转型。如果纳士不关闭,他爸也愿意给纳士投资。”眉眉接道。
甘婧喝了一口咖啡,没再接话,心里,却在紧锣密鼓地思量起来。
三个女孩各怀心事,又东拉西扯说了些闲话,约好下次将正夫、蓝祖平、魏元这些老伙伴都约来一起吃饭,才各自散去回家。
跨国律师事务所的工作能力完全超乎甘婧想象。一个月后,正与赵闽在滴水湖家中喝茶的甘婧,见到了由律师事务所提交的这份调查报告。
与房莺那份一样,这报告中英文各一份,以时间为轴,配以图表,插入照片,十分简洁,并且详实。
赵闽接到手上,匆匆翻看一遍,递给甘婧,“你看吧。看完讲给我听。我眼睛开始老花了,看这么长的东西,有点累。”
甘婧嗯了一声,接过来,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据何其多说,说话语速很慢、双眼澄澈透明的赵魏祺就如一个身背宝物独自行走在江湖的天真稚童,就算自己不吃他,也总会有人吃死他。在当时一触即发的劣势中,最好的方案,就是迅速将赵魏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让自己的事业打开另一番天地。
何其多开始有意识地约请赵魏祺到自己的公司座客,并有节奏、有次序地将自己以往获得的各种荣誉一步步向赵魏祺展露。
在一次聊天中,何其多情真意切地告诉赵魏祺,他已经厌倦了按部就班的国企生活,像他这种上头没人又没关系、仅凭本事吃饭的海归人员,根本无法适应国企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想用参与创业的方式圆小儿子的梦想:“我的小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我想为这个可怜的孩子成立一家全中国最大的动漫公司,拍摄世界上最好看的动画片。您愿意和我一起实现这个梦想吗?”
听到何其多泪光闪闪的自述,为动漫事业不惜放弃参与家族生意管理的赵魏祺也激动得两眼发亮,但是,他并没有贸然答应与何其多共同创业的要求,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查了查何其多的个人简历。
何其多的问题虽然很多,可都是在体制内发生。知晓的人仅仅限于极少数领导。赵魏祺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何其多,是一个拥有光鲜履历的学者、创业者和领导者。这位领导者经历丰富,得奖无数,仅国家级重点项目调研就参加过八次。
像这样的学者型领导者,正是赵魏祺和其他急于在大陆创业的海归们梦寐以求而不得的。赵魏祺兴致勃勃地回到美国向家族几名年长者汇报后,带着美金返回大陆,着手建立自己的动漫公司。他拿着一千万元人民币作为邀请函,郑重其事地邀请何其多与自己一起创立事业。
因为已经大致知道赵魏祺的家族财力背景,对于这个毛头小子拿来的一千万元启动资金,见多了大场面的何其多在内心深处是极其不屑以及失望的。一千万元,只不过是他此前经手的一个中小型项目的流动资金,现在,却要他为这一千万元屈就到一家前途未卜的小公司工作。但不管他如何不情愿,为了躲避高悬于脖子上的法律利剑,他的万全之策,就是接受赵魏祺的邀请。
在国企工作了十年,何其多深谙其中一些隐性规则,只要当事人能全身而退,继任者很少愿意再去揭开那已经随着当事人离开而密封的盖子。谁都不知道当事人这一根针上面到底穿着多少条明线甚至暗线。线的那头又牵扯着哪位神仙。谁都怕麻烦,更怕惹自己一身灰尘。
查勘了十余处办公楼后,赵魏祺定将纳士的办公地点选在祖冲之路一幢灰色的独幢办公楼内。纳士公司成立后,何其多正式走马上任,成为外资企业纳士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赵魏祺告诉何其多,纳士动漫公司此后要走的是科技与文化结合之路,这幢具有现代科技感的楼房正好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