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3/7页)
没出过国的同胞都以为美国是天堂。出去过又回来的,对真实情况又一致保持缄默。何其多苦笑,其实,决定你在美国到底是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的,基本不是学历和能力。而是你在国内攒了多少money。换句话说,你在国内是谁,在国外依然如故。
尽管曾经有过极为亲密的关系,但徐丽美亦未听何其多讲过美国的详细经历。她好奇地问,“老何,听说第一批出去的留学生,都要刷盘子洗马桶才能生活,是真的吗?”
“差不多吧。”何其多点头,“第一批出去的留学生背后,是刚刚开放的大陆,经济尚未搞活,大家能掌控的钱都不多,不管是明星还是学者,刚刚出去时,都要做一段时间的钟点工才能维持生活。”
徐丽美点头,“在美国这种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人工比较贵,又能及时拿薪,所以许多人要做这一行。”
“阿美这些年的国,没有白出。”房莺伸出一根大拇指。
徐丽美听出房莺的讥讽,笑一下,没有接话。
“我阿哥真是不容易。”桂望国叹,“伊是家里的独生儿子,在家里,连袜子都由姐姐妹妹洗,每次回村里,都被看得像神一样,吃饭能坐村长家的饭桌。就这样,还能在美国做苦工。我常和我儿子说,要像舅舅那样,吃得苦中苦,才能做人上人。”
初到美国的何其多,的确打过很多零工,洗过盘子、送过报纸、修剪过草坪,还种过树。不过,何其多没有在这条路上走到黑。在美国捱过最为艰难的第一年后,头脑灵活的他发现了一条独特的生财之道:教老外学功夫。
最初一段时间,每天早晨,何其多都会身着对襟白衫,手提一条长棍,在晨练人数最多的街心公园操练棍法。渐渐地,他的身后聚集起一些对他感兴趣的洋人,跟着他一起比划。看人数差不多可以凑成一个班后,何其多在学校体育馆租了一块场地,正式开班授课,教China Gongfu。
因为何其多是本校留学生,对于他这种无证授课的行为,校方采取了眼开眼闭的方式,暗示他别出事情,没为难过他。靠着大三时在少林寺旁边武术学校学来的几脚功夫,何其多顺利完成学业、成为金融专业硕士,还支撑他渡过了长达一年的失业期。
失业期间,因为没有开班授课资格,何其多无法再靠教洋学生学习武术赚钱。而他以外国人身份拿到的文凭,很难进入美国主流金融企业。
就在何其多四处求职碰壁、积蓄即将花费殆尽之际,他才在一家规模很小的贸易公司找到一份工作,随后申请到绿卡留在美国。
何其多当年的身份地位很难真正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他交往的主要圈子还是与他一样从国内出来的留学生或者华人。渐渐地,何其多结识了一批华人朋友,并在朋友的介绍下偶尔带带从国内来美国观光考察的旅行团。
在一次带团过程中,何其多结识了大陆一位领导。当时,浦东刚刚开发开放不久,急需各类人才参与筹划与建设,特别是精通发达国家企业经营模式的金融人才与管理人才。看了何其多提供的个人履历后,这位领导表示,愿意将他作为海外人才引进,推荐给国内企业。
何其多此时已在美国生活了五年,因为收入菲薄,他连一间产权属于自己的公寓都没有,除了偶尔同居的女友,连老婆也讨不起。尽管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对各种金融贸易名词也能信手拈来,但自知仅靠一份在小贸易公司打工赚来的菲薄薪水很难在美国实现优渥生活的何其多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何其多听回国创业的师兄讲,为了鼓励留学人员回国,浦东新区专门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留学人员申办高新技术企业,其增值税的地方部分、营业税和所得税可以三年免税五年减半。对于像何其多这样持有绿卡、准备加入美国国籍的留学人员,如决定在浦东任职,可以在出入境、居留方面享受便利。
师兄所说的其他情况何其多没有记住。但是,师兄身上无意中散发出的创业激情让他印象尤为深刻。经过简单的思考后,何其多决定回国。
“年轻时虽然不富裕,但心里还是充实的。”何其多叹口气,“阿桂,陪我到门口抽支烟,抽好阿拉就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