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铁 证(第4/5页)

“汤平是依据室内温度和尸体腐烂的程度来推断的。他不知道在那以前是一个开了空调、门窗紧闭的密封现场。这些天室内的温度一般都在30度左右,但如果昼夜开足空调,把室温降低一半,调至16度以下呢,尸体还会腐烂得这么快吗?”

“还有一点,刘雨朋16号晚上9点多钟曾经打电话回家,与他妻子通话达半小时之久。我查阅了他们家电话的通话记录,从11号起,一直到16号止,刘雨朋每天晚上都用手机往家中打电话,每次通话时间是半小时左右。如果卢梅在16号以前就已经死了,他又怎么还能与她通电话呢?”赵忆兰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是吗?你把他们家的通话记录拿出来看看,从13号到16号这几天里,除刘雨朋以外,还有谁打进来过电话?”何钊问。

“好的。”赵忆兰拿出通话记录查看了一下,说,“这里有一个固定电话号码,分别在14号和15号两次打来电话,但每次通话的时间都不超过两分钟。”

“你打一个电话去问问,那是什么人?两次接电话的是不是卢梅本人?”何钊又问。

“好的。”赵忆兰立即拿出手机拨打了那个电话。

一会儿,手机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喂!你找谁?”

“我是市公安局的刑警赵忆兰。我们正在调查一个案件,请问你是谁,是卢梅的朋友吗?”

“我叫崔洁,是卢梅的高中同学。卢梅她怎么了?”

“卢梅她死了。”

“什么?卢梅死了?你不是开玩笑吧?”对方惊讶地说。

“不是玩笑。”赵忆兰开始解释说,“事情是这样的:昨天上午她丈夫出差回来,才发现她死在家中,已经好几天了。为了确定她的死亡时间,我们查阅了他们家电话的通话记录,发现你分别在14号和15号给他们家打过两次电话。我们想问一下,那两次电话都是卢梅本人接的吗?”

“其实,那两次电话都没有打通。”对方说。

“什么,两次电话都没有打通?可是在通话记录上却有那两次通话的时间呀!”赵忆兰诧异了。

“事情是这样的,每次电话接通后,传来的一直都是播放音乐的声音,始终没有人接。我因为受人之托,要向她打听他们厂的一种新产品,所以等的时间久了一些,这大概就是有通话记录的原因吧!”对方解释说。

何钊听罢,两眼一亮,点头说:“这就对了!刘雨朋一定是将他们家的电话与一台录音机连接在一起,只要一通电话,录音机就会自动开启,播放音乐,直到对方挂断电话为止。这就是为什么卢梅死后,刘雨朋还能够打电话回家与她通话的原因。现在,那台录音机当然是早已拆除了的。”

“可是,就算卢梅是死于16号以前,但那时刘雨朋也已经出差在外了呀,这有他的同伴夏新作证。他还是没有作案时间。”赵忆兰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这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走!让我们一起去会一会他不在案发现场的证人——那位与他一起出差的夏新。”何钊说。

何钊驾驶着警车,一路风驰电掣,很快就到达了刘雨朋的工作单位——中兴公司。他们找到公司保卫科的负责人,要他去叫来夏新。

夏新,30多岁,性格豪爽,待人热情,十分健谈。一俟何钊说明来意,立即侃侃而谈地叙述起来:

“不错,这次是我与刘雨朋二人一个小组,负责去长沙、武汉和郑州三地进行产品销售以及售后使用质量情况的调查。虽说只有三个城市,但由于公司要求每个城市必须分区选择5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场做销售情况的调查,另外还要选抽10家用户做售后使用质量的调查,这样,工作量就很大,三个城市的调查就用去了我们整整10多天的时间。”

何钊点点头,笑着打断他的话问:“在这一段时间里,你们二人是否都在一起,有没有过单独活动?”

“单独活动?没有,没有。公司要求每一项调查,都必须要有两人同时在场,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所以,在那10多天里,我们一直都没有分开过。”

“那么晚上呢,你们是否同睡一个房间?”

“当然。公司在报销差旅费方面有规定,一般职工限住三星级以下宾馆的普通客房,因此,我们一直住的都是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