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十一章 井中干尸(第2/4页)

茶香沁人。

龙飞的姿势没有变化,他仍然在讲述之中:“一种情况是感怀时间的流逝。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痛苦地感叹生命一去不复返,感受到个体生命的脆弱。‘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有时候,人们由自然景物的变化来领悟生命的流逝。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颂扬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何其壮哉,但今安在?英雄豪杰尚不免一死,何况平民百姓?人生如梦,转瞬成空。’第二种情况是感慨人际关系的险恶。注意力在人际关系上的大投入,必然带来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复杂,由此引发对生命存在的忧虑。在政治黑暗时期,人与人敌对情绪加剧,相互的算计、谋害和仇杀愈演愈烈,个体生命存在的安全系数急剧下降,使人们感受到生命有如履薄冰般的恐惧。历史上有许多有识之士终于放弃年轻时渴望的高官厚禄,隐居江湖,躲避官场上的明枪暗箭,逃离杀身之祸,东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在大自然中感受欢乐就是例证。范蠡、张良的功成身隐,避身远祸,而文仲、韩信等人功成不知身退,最终死于主子之手,后世也为此遗憾不已。从心理上来看,中国人对死亡的恐惧主要是因为害怕人际关系的失落。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成为传统的三忌,幼年不得自理,需要父亲扶持;中年拼搏,需要贤妻呵护;晚年力衰,需要子女赡养。中国人重视相聚,为离别伤心,因为离别同样失去了关怀,在心理效果上,它同死亡一样可怕。”

说到这里,龙飞和居韵不约而同拿起茶杯各呷了一口茶。

居韵将一片茶叶从嘴里抠出来,捏在烟灰缸里。

“秋凉,咱们换一个题目吧,这样的话题太沉重,你喜欢哪一种花?”

龙飞紧紧盯着居韵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梅花。”

居韵由衷地笑了,“为什么?”

“因为它开在凄冷的冬天,别有风韵。”

“仅仅因为这个吗?”

“它有傲骨。”

居韵嫣然一笑,“我有傲骨吗?”

龙飞摇摇头,“看不出来。”

居韵站了起来,昂首挺胸,像一只争斗的小公鸡。

“我就是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秋凉,你是有学问的人,我考考你,我吟一首古人咏梅的诗,然后你再吟一首古人咏梅的诗,咱们赛一赛,谁最后吟不出来,罚酒十杯!”

龙飞说:“罚酒有什么意思?喝得大醉,怪态百出,没有意思。不如罚输者眼蒙一块黑布,在这楼内寻找对方;如果找到对方,就让对方请吃西餐,如果找不到,就请对方吃西餐。”

居韵坐下来,拍手笑道:“这个游戏不错,但是必须恪守游戏规则。”

龙飞点点头,“那当然。”

居韵说:“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龙飞说:“好,我吟一首元代诗人元淮的《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昨夜东风转斗杓,

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

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画工嫌粉瘦,

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

万卉丛中夺锦标。”

居韵吟道:

“酒未开樽句未裁,

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

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

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

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咏梅诗,该你了。”

龙飞早已想好,吟道:

“桃未芳菲杏未红,

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

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

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

浓淡由他冰雪中。

这也是曹雪芹的咏梅诗。”

居韵想了想,笑上眉梢,又吟道:

“白梅懒赋赋红梅,

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

酸心无恨亦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