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离奇凶案(第2/5页)
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肖炘杰对古董和考古有着近乎狂热的痴迷,让他在跟着大叔的这两年时间里,辨别文物的眼力和直觉都进步奇快,已经不输于一般拍卖行的鉴定师。
大叔真名叫燕学斌,相处了两年,对大叔的来历,肖炘杰依然不太清楚,只知道他来自三星堆所在的广汉。勉强一点说,燕大叔是一个隐藏在民间的“高人”。不过这个“高人”并不是指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一样有什么绝世武功,而是指他制作赝品——尤其是三星堆和金沙时期的青铜器赝品的非凡能力。
对于任何收藏家来说,三星堆和金沙的青铜文物都太过烫手,先不说能不能找到真品,就算侥幸找到了,一般也没有人敢轻易买卖。因此仿制古蜀时期的赝品青铜器,只要工艺过关,也就有了一些价值,这也是燕大叔能够勉强维持生计的原因。
但也仅限于勉强而已。肖炘杰敢肯定,凭着燕大叔这一手本事,就算只到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里找份修补文物的工作,都不至于落魄到目前的地步。
可是燕大叔显然对需要服从领导安排的工作嗤之以鼻,即使每月的收入微薄得不够他一个人挥霍,也从来不曾把心思放在找份正经工作或者搞点其他歪门邪道上面来。
认识大叔是在两年前刚毕业的时候,当时肖炘杰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那个一脸猥琐的中年大叔,居然能制造出连他导师也差点看走眼的赝品来。
认识燕大叔纯粹是一个偶然,这个落魄的中年男人那古怪的脾气很少有人能够忍受,可对方对三星堆、金沙等古蜀文化的惊人了解,恐怕完全不下于他的导师。肖炘杰,却硬是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耐心在他身边呆了两年,从而在他身上学到了不少学校里永远无法学到的实用东西。
其中最让肖炘杰痴迷的就是古蜀时期的文字,也就是现在被称为巴蜀图语的字符画,这些文字晦涩难懂,甚至不少学者都坚持认为这不过是些有表象意义的符号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文字。
在燕大叔的影响下,肖炘杰坚定地认为这些看上去更像是符号的古怪线条,的确是有着某种至今依然无法解读的深刻涵义。
在燕大叔身边,肖炘杰一共学会了十七个巴蜀图语的字符,而其他的,由于资料太少争议太大,就算是燕学斌也没有把握认全,就更不用说肖炘杰了。
很快就到了送仙桥古玩市场,燕学斌的摊位在古玩市场靠近浣花溪公园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面积倒是挺大,有二十来个平方,燕学斌还隔了一间六七个平方的小卧室出来。剩下的十多个平方的店面摆满了各种造型奇特的仿制青铜器,从青铜人像到各种看上去锈迹斑斑的青铜兵器、祭祀器,种类繁多。
这些仿制品基本都是三星堆和金沙地区的古蜀风格。只是那些随意摆放的货品,即便仿真的程度高到让一些普通的专业人士也无法凭肉眼判断,可是出现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加上缺乏相应的包装和噱头,鲜有人光顾。
若是蒸学斌愿意,他完全能将这些几可乱真的仿制品以不菲的价格卖给一些主动上门收购的文物贩子,可是他却偏偏在所有经他出手的仿制品上,以极小的字体在不起眼的角落加上“此乃仿制”四个小篆,这让无数试图拉拢他的文物贩子们恨得牙痒痒。
肖炘杰找到了燕大叔的摊位,远远地便看见两辆警车停在门口,附近还有一些游人和摊主围观。心中闪过一丝不祥的预兆,肖炘杰加快了脚步。
快到门口时,守在外面的两个警察客气地将他拦在警戒线外,铺子的卷帘门已拉下了近一半,显然是不想外面的人看到里面到底什么情景。肖炘杰心中着急,几次询问里面出了什么事,警察都闭口不答。还是一个和他见过几面的附近摊主好心,拍拍他的肩膀道:“小伙子,燕师傅他……唉,节哀吧……”
肖炘杰一下懵了。那个嗜酒如命的颓废大叔,尽管性子古怪,可是平时从不招惹谁,怎会说去就去了?
眼中闪过一道寒光,肖炘杰想到了曾经三番五次找上门来的那两个文物贩子,除了他们,谁会下这样的毒手?
心中一动,肖炘杰拿出自己的记者证,守在门口的警察明显犹豫了一下,然后留下一人继续警戒,另一个进去请示带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