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一章(第4/7页)

极少有美国士兵能对沙特阿拉伯本地的阿拉伯文化产生兴趣或是同情。但天性好奇的卡尔森是个例外。他从英国人里找到两名略懂阿拉伯语的军官,并从他们那儿背了些短语。去朱拜尔的时候,他听着祷告者每日五次的祷告,看他们穿着长袍俯卧在地,不停地以前额触地完成礼拜。

有机会和沙特人碰面时,他都很重视地使用正式的问候语As-salamu alakhum(祝你平安),还学会了用Wa alaikum assalaam(也祝你平安)来回应。他注意到由此所引发的惊愕,不过这不用外国人担心,惊愕之后,友善接踵而至。

三个月后,英国装甲旅规模增至一个师。施瓦茨科夫将军命令英国人向东挺进,这让迈亚特将军很是懊恼。当地面部队最终行动时,这成了一场短促、残酷、激烈的战斗。伊拉克人的装甲部队被英国的挑战者二型坦克和美国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撵走了。和过去几个月一样,制空权完全被联军控制。

萨达姆的陆军躲在堑壕里,被美军B-52轰炸机地毯式的轰炸碾为齑粉,纷纷投降。对美军来说,这场屠杀是向科威特的快速挺进,这令他们感到兴奋;同时,这也是向伊拉克边境渗透的最后一次进攻,所以上级命令他们可以停止了。地面战争一共才打了五天。

基特・卡尔森少尉肯定做对了些什么。1991年夏天,他回来时,作为全营最佳少尉被调到了八十一毫米迫击炮排。为了更高的目标,他又做了件不同寻常的事——这是第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他申请并且获得了欧姆斯泰德奖学金。他被问及原因时,回答说,他想被派往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市普里西迪奥的国防语言学院。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承认他想学习阿拉伯语。这个决定后来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的长官被他弄得有些迷惑,但还是批准了他的请求。由于欧姆斯泰德奖学金,他在蒙特利待了一年。其后的第二、第三年他获得了开罗的美国大学为期两年的实习机会。他在这里发现,他是唯一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也是唯一曾经见证过战斗的军人。1993年2月26日,他还在那里的时候,一个叫拉姆齐・由塞夫的也门人试图炸毁曼哈顿世贸中心的世贸大厦。那个人失败了,但美国当局忽略了一点,即:他打响了针对美国的“伊斯兰圣战”第一枪。

那会儿还没有电子刊物,不过卡尔森少尉可以通过无线电,在大西洋这头同步了解事件调查的进展。他既迷惑又好奇。最后,他给他在埃及认识的最有智慧的人——哈立德・阿齐兹教授,艾资哈尔大学的老师——打了电话。艾资哈尔大学是整个伊斯兰世界最著名的《古兰经》研究中心之一。这位教授有时会到美国大学做讲座。他在艾资哈尔大学自己的住处接待了这位美国青年。

“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基特・卡尔森问。

“因为他们恨你们。”老人平静地说道。

“但是为什么呢?我们对他们做了什么?”

“对他们个人?对他们的国家?对他们的家人?没有。也许你们给他们捐过些美元。但那不是重点。对恐怖主义来说,这从来都不是重点。对恐怖分子而言,不管是法塔赫[6]还是黑九月[7],抑或是新的教派,首先是愤怒和仇恨,然后才是所谓正当的理由。伊朗共和军的正当理由是爱国主义,红色旅[8]是政治,萨拉菲斯特[9]圣战分子是虔诚——虚假的虔诚。”

教授用酒精炉为他俩准备茶饮。

“但他们声称是追随神圣的《古兰经》教义。他们说自己是在遵从先知穆罕默德的旨意。他们说自己是在侍奉安拉。”

水开了,年长的学者微微一笑。他注意到在《古兰经》之前插入的那个词——“神圣的”,一个出于礼节但令人高兴的词。

“年轻人,我被称为‘哈菲兹’,这是说一个人可以记得全部六千二百三十六节《古兰经》经文。和你们的《圣经》不一样,我们的《古兰经》不是由成百上千个作者编写而成,而是由一个人书写,准确地说,依口授而成的,而且其中有些篇章相互间似乎还有些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