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真 相(第2/5页)
“那时你刚入学院一年左右,在两次实习中都表现出非凡的能力,特别是你在情报工作策划方面的专长给了我灵感,我从你身上找到了一个取信中国情报高手的机会。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在M国情报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没有任何证明文件就能进入中国,并依旧在情报领域大肆活动,而官方却能坦然接受他,这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即使最不可能的人在捕食者也能平平安安,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当然,你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不找一个现成的人却要重新培养呢?这不是耽误时间吗?事实证明,我们的顾虑是对的。其实在你之前,有几个从国外回来的情报专员加入捕食者,并出动试图说服他人加盟,可成功率很低。最后我们发现一个不像逻辑的‘逻辑’,就是因为这些人在国外待久了已经同化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作风以及说话方式给人的感觉有很重的国际化口味,他们好像很难融入中国人的圈子,特别在与这些高智商的情报高手打交道时,常常露出马脚。”
“就拿你和M上次同蝎子打交道的经历来说吧,你与蝎子建立关系的方式换成M就想不到,或者说他没有你们之间这种中国逻辑,既没有共同利益而且还是有仇的情况下依然能成为朋友,凭的只是直觉。你那一句‘他也做不到不讲人情’就很能说明问题,因为在西方国家,人情是个模糊的概念,但在中国人眼里,却是分量最高的筹码,这都是我们不可理解的,而你们却能运用自如。”
汉密尔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递到方城手中:“整个中国的各行各业并不像西方那么分工明确,自由情报者大多是交叉工作,盗卖技术机密的人或许会跟军火贩子打交道,流窜在各大城市的收集者也许会是某企业的销售员,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商业情报领域的工作者。这是一种必然,像M国从工业社会向资讯社会进行过渡时,这样的情况也是常见的。中国人不讲原则讲人情,从长远发展来看也许不是好事,但短期来讲,却给外人渗入这个圈子带来一定的难度,他们从不跟不熟悉的人打交道。为了把你捧成一个明星,我们可是花了不少代价的。”
方城翻开汉密尔递来的文件,里面有他在媒体上的所有剪报、网页上的复制件以及视频中的剪辑镜头。
汉密尔有点得意地说:“毕竟是年轻人,有虚荣心是难免的,你享受这个过程,所以没有察觉我们对你所做的宣传工作根本不像在把你当一个商业间谍处理,从来没有哪个商业间谍像你一样得到过媒体这么多的正面报道,你被作为一个经典形象广为人知。我们甚至计划过为你拍一部电影,让更多的人知道你,把你捧成商业领域的007。”
“中国的情报员们对西方媒体资料的敏感超出我们的预期,与我们许多机构有来往的情报贩子每天都打电话来询问这个叫方城的是什么人,居然能出得起偌大的风头。我们也刻意在中国民间散播过一些消息,所以,像蝎子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安娜也会认得你,你是传奇人物,懂吗?”
方城合上文件,问:“雷曼一开始就知道这个计划吗?”
“知道一部分,那时我们还不能确认他是不是值得我们足够信任,毕竟我们之间只是靠利益关系维持合作。整个暗瞳计划是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这笔开支都是由我个人掏腰包,可以这么说,它是我个人的杰作。”
“的确是杰作!”方城把文件重重地甩到地上。
“计划正式执行始于黑衣蜘蛛侠事件前的三个月左右,那时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雷曼已经开始寻找一些中国的情报高手,说服他们加盟捕食者。在安全问题这个环节上,当别人有顾虑时,他就会把你抬出来,声称即使你来捕食者也能保证你如鱼得水,这是说服他人一个很重要的砝码。”
“你自己大概没意识到,你参与的所有工作其实多多少少触动了情报贩子的利益,尤其你在为M国CBD商圈制订反恐金融漏洞时,那些计划简直可以说是为了对付他们量身定做的,所以李槐森一见你就有脾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个时候,大多人已将你当成彻头彻尾的卖国贼,虽然中国官方与你没有明显冲突,但他们对你的所作所为也是很不满的,因为你丢了中国人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