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长生劫 7(第3/4页)
裴玄静问:“傅练慈既是成都教坊出身,为何称为长安女呢?”
“只因她走了一条与我不同的路。在成都教坊成名后,傅练慈即被一名顾姓茶商看中,纳为妾,过了几年奢华惬意的日子。当傅练慈年满二十岁时,顾茶商厌倦了她,便赐以重金,又将她休了。傅练慈拿着多年积攒的银钱去了长安,在曲江之畔买下一座别舍,开门迎客,做起了生意。没过多久,她便成了长安最令人艳羡的头牌歌妓。那时节,全长安的青年才俊、贵胄公子们,都以能进入傅氏别舍,成为傅练慈的座上宾为荣。”薛涛看了看裴玄静和崔淼,悠悠叹道,“你们俩都太年轻了。对这二十多年前的盛况,自然闻所未闻。因为,从贞元十四年起,傅练慈就销声匿迹了。”
崔淼也被勾起了好奇心,问:“发生了什么事?她离开长安了?”
“不,她一直待在曲江之畔的别舍中。只是从贞元十四年起,那座别舍便门户闭锁,外人再也不得入内了。”
裴玄静的心念一动,名噪一时的歌妓突然关门闭户……就在不久前,她不是也见到了类似的情形吗?
崔淼脱口而出:“难道是……”被裴玄静悄悄一拽衣袖,又赶紧闭了嘴。两人都眼巴巴地看着薛涛,等她揭晓谜底。
薛涛却沉默良久,才道:“有人专宠了练慈,从那之后她便只属于那个人了。”
“是谁?”
薛涛又叹了口气:“都已经过去了,就让我替练慈保守这个秘密吧。”
“这……”崔淼还想说什么,见裴玄静朝自己一个劲儿摇头,只得作罢。
薛涛继续说:“到贞元二十年时,练慈又一次被弃。那个专宠她的人命她离开长安,练慈不敢违命,只得于当年秋天返回成都,我们姐妹方能重逢。接着便到了永贞元年。那一年中,发生了许多令人不堪回首的事情,也就此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到第二年,也就是元和元年时,练慈便与我商议,决定诈死避祸。”
“非要用这样决绝的方法吗?”裴玄静忍不住问。
薛涛点了点头:“二位都是聪明过人的,应该懂得无端牵连进皇家恩仇里,会是怎样的结果。练慈并非贪生怕死之人,但她尚有未尽之心愿,所以不敢轻易言死。想来想去,唯有诈死才能摆脱追杀。”
“那时追杀她的人,也就是这次派阉人来掘墓的人,对吗?”
薛涛好像没有听见裴玄静的问题,却道:“总之,诈死一计为练慈赢得了十年的平安。可惜,最终还是被发现了。自从那封书信之后,我便再未得到她的消息,更不知她的死活。”
“炼师担心她吗?”
“担心又有何用?我已经做了我所能做的一切,其他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听天由命——裴玄静完全听懂了薛涛的话。又或者说,因为元和十一年的杜秋娘一案,使得裴玄静对傅练慈的命运也有了贴近的认识。
她从崔淼的目光中看到了同感。
傅练慈,就是二十年前的杜秋娘。而那个专宠傅练慈的人,不出意外的话,就应该是当今圣上的父亲——先皇顺宗皇帝。
从永贞元年至今,关于皇帝与先皇这对父子之间的恩怨,一直有各种传闻喧嚣尘上。皇帝对此极为不悦,但始终无法平息人们的议论。裴玄静是不相信流言蜚语的人,尤其涉及宫帷秘事,她向来认为除非当事者,其他人的观点都只能是揣测和臆想。但是,她毕竟在《兰亭序》一案上,曾与皇帝面对面谈及先皇,当时皇帝那阴郁又愤懑的神情令她记忆犹新,她还从未见过有人对自己的父亲,怀着如此深刻的敌意。
今天所揭示的秘密,又使裴玄静窥探到了事情的另外一面:皇帝在悄悄地模仿先皇。也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又或者,他把这种行为视为对父亲的冒犯,乃至鄙夷。但无论如何,他的所作所为都不是“父行子效”这四个字可以概括的。
裴玄静又想到,假如傅练慈受宠于先皇,那么她所谓的未尽之心愿,一定与先皇有关。当今圣上花了整整十年追杀她,也就不奇怪了。
傅练慈还活着吗?她的心愿终于了结了吗?
等等——裴玄静突然醒悟过来:傅练慈只是他们在真武宫遇到的意外事件,虽说因此找到了薛涛,但他们原先的目的却与这个神秘女子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