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玉龙子 3(第2/5页)
“回皇太后,草民幼年失恃,从未见到过母亲。”
“是吗?那太可惜了。”
崔淼俯首不语。
良久,又听得皇太后道:“请崔郎中坐吧。”
郑琼娥在崔淼身边铺了一块绣毡,崔淼眼观鼻鼻观心,绝不敢东张西望,却在与郑琼娥的一错身间,捕捉到了她那忧虑的眼神。
崔淼在绣毡上正襟危坐。他能清楚地感觉到皇太后盯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心中反而平静下来。
“崔郎中的医术不错,是从哪里学来的?”
“是家传的。”
“崔郎中的父亲也是神医吗?”
“神医?”崔淼情不自禁地反问,“家父行医为生,却算不上神医。也许,说他是庸医,更合适吧?”
“怎么可能?”
“绝不敢欺瞒皇太后。只是我从小到大,看见被家父医死的人,远比医好的要多得多。为了躲避那些死者的亲人上门寻仇,我们只能一次次搬家,四处躲避。我就是在这样的东奔西跑中长大的。”崔淼回忆着,哂笑起来。
“可是崔郎中为我诊治,明明比那些御医都更有效。”
“那是因为……”崔淼语塞了。王皇太后不愠不急的态度实在太矜贵,令所有的嘲讽挖苦失去用武之地,他只能必恭必敬地回答:“回皇太后,按本朝的规矩,但凡民间出了好医生,都会马上被官府或者军队征用,其中最优者直接送入太医馆。以草民这点微末的医术,今天也在为皇太后诊治了。可见家父真的不是一位好医者,只不过……他的手里有一本奇书。”
“奇书?”
“对,书中记载了上百个验方。我正是因为熟读了这本书,才有了现在的一点点医术。也正因此书,才敢称有家学。”
皇太后沉默片刻,问:“难道崔郎中的父亲,没有读过这本书吗?”
崔淼一笑:“他读不懂。”
皇太后并没有追问。
沉默片刻,崔淼主动补充道:“这本集验方书,是草民母亲的家传。”说完,他鼓足勇气再次抬起头,隔着香熏的袅袅烟雾望上去,朦胧之中,皇太后的端正身姿多么像供奉的神祇。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崔淼在心中念祷,求求您保佑我这个罪人吧。
皇太后终于又开口了:“既然有这样的好书,崔郎中可否献出来,由太医馆登录刻印,颁行天下,岂不是一件造福百姓苍生的好事?”
崔淼冷冷地回答:“书已经烧了。不过,所有的验方都在我的头脑里。”
皇太后沉吟道:“也对。此事应该先问过令尊。”
“家父早已亡故多年了。”崔淼说,“就葬在一大片乱坟堆中。周围都是那些被他治死的人的坟头。”并没人问他这些,但他却控制不住自己了,“其实也不能都算在家父的头上。因为到后来,只有一些久治不愈、身患绝症的人才会来找他。死马当作活马医,他也就一通乱治,当然绝大多数都死了,但也有极少的时候,一两个病人撞上大运,居然起死回生,便对家父感激涕零,甚至酬以重金。于是,我们的日子就还能过得下去。我还记得,在家父去世前那几年里,总有弥留的病人被扔在我家门口。也有家中贫困,无钱医治的,亲人就把他们送过来,看能不能给救活了。结果那些人,几乎都是我推着一个破板车去埋的。我一共埋了多少死人,自己都记不清了,直到把家父也埋在里面,我才能离开那个地方,发誓永远不再回去。”
崔淼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已经收干的汗又重新冒出来,湿透了全身。他没有勇气再去看皇太后,也不敢想自己为什么会说出这么一席话来。他只知道,这些话憋在心中太多年,今天,终于有人可以倾诉了。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听到皇太后用虚弱的声音问:“是在哪里?”
“淮西,蔡州。”
“令堂也葬在那里吗?”
“我不知道。皇太后,关于我的母亲,我什么都不知道。”崔淼回答,眼前一阵模糊。
“明白了,崔郎中退下吧。”
崔淼腾云驾雾般地退出寝阁,在侧帷,郑琼娥好像低声对他说了一句话,他也全然没听见。再由内侍陪送到兴庆宫南门,上了自己的马,信马由缰来到东市。直到站在熙熙攘攘的放生桥上,他的神智依旧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