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7/60页)

“升上四年级之后,隆史先生首度以真实姓名发表论文。那就是『亡国之盾』。那是一份正面批判防卫体制……不,批判日本这个国家的文章。论文的内容使得他被烙上不适任自卫官的烙印。”

【《彻底的上意下达给予企业坚强的团队合作和经营体质,然而过度视对上三缄其口为理所当然的作法却制造出了没有参政意愿,主权意识极为薄弱的国民们。于是……没办法以个人的思想来思索,也不能负起资任的国民便抱着权宜主义持续和经济这个难以掌控的怪物纠缠,结果便导致泡沫经济的灾难降临》】

“但是隆史先生却大胆地以真实姓名发表文章。也许是认为以匿名的方式持续进行批判有违高尚的品德吧?或者他想在以自己的方式做个了结之后再去担任官职……事到如今,已无从查证了。”

【《在泡沫经济崩坏将经济系统逼入死巷,边野古毁灭撼动安全保障存立的现在,日本才应该要表明自己独立的态势。然而结果却是什么都没有改变,这也都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日本这个国家是什么?”、“以何者为优先?以何事为傲?”有着可以广布世界的明确逻辑》】

“英和就利用这个机会接近隆史先生。时间是在强夺‘那个’之后。当时还没有查出强盗集团潜伏的地方,但是,才刚刚和民基局长决裂的英和非常清楚孤立无援的他们会走到什么下场。潜伏地点的曝光、长期窝居的结果不支倒地的部属们……据推测,他之所以按近隆史先生是为了将拥有防大学生的头衔的人卷进事件当中,企图扰乱搜查工作。”

【《因为冷战结束而失去“反共的不沉的航空母舰”这个可资遵循的方向的现在,国防问题也被迫面临一个分歧点。执着于维持必须不断创造假想性威胁的日美安保条约形同梶本政权所提倡的日本型系统的复活,导致之前的不负责任体质持续下去》】

“站在非公开性组织的立场,我们DOS一直遭到来自其他公安机关的责难。如果自己人……也就是同样是防卫厅内部的人参与了事件的话,警方会要求公平搜查,一定会倾全力将我们排除在外。这是一种无聊的势力范围争夺,但是结果却让我们彼此看不清事实,钝化我们的搜查进度。自杀的海幕人事课长也是因为我们采取了不让樱那边的人……也就是警方发现的监控作战方式,以至于没能进行万全的调查所导致的现实。”

【《……我可以断言,自从边野古毁灭之后开始的一连串对冲绳问题的应对、预估美国会采取的应对而恣意进行的海上战力整备很明显的都只是持续、强化过去的错误的愚蠢行为。自卫队应该停止之前和驻日美军之间合作才能发挥能力的作法,削减该削减的,增加该増加的,整备一个完美结合日本的地势和国力的战力,这不是才是正确的作法吗》】

“英和是认为一个反动的防大学生可以很容易就被煽动吗?或者是期待一个同样对故国的前途忧心忡忡的人可以理解他采取的行动呢?英和是基于什么逻辑选中隆史先生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到目前为止的调查结果都指向同样的结论。英和并没有把隆史先生当成用过就丢的协助者和扰乱搜查工作的道具看待。甚至认同他是一个同志。而隆史先生也对期盼祖国获得真正的解放的英和释出了善意。就我们所知,隆史先生是许英和唯一的朋友。”

【《日美安保很明显地彰显,这是联合国的贡献的一环,彼此要有所认同,这不是单方面的义务,是根基于两国互利而营运的事务。而最重要的是日本先要表明自己的信念,打出一个国家的一贯主张和色彩。之前怠慢于推展这个工作的结果是导致描心大日本帝国复活的亚洲各国愚不可及的误解和诽谤,如此一来不就等于塑造了一个不被任何人,甚至也不被自己所信任、尊敬的体质吗?》】

“我们是在隆史先生和英和第一次碰面之后的两个月左右发现他们两人有所接触。当时他们的关系已经变得相当密切了。从E-mail的往来,发展到了直接面对面的阶段。行事慎重的英和并不只谈特定的事情,他对隆史先生说出了一切事情。‘边野古毁灭’真相;从发射弹道飞弹开始的北韩崩坏的来龙去脉。,为了阻止事态恶化,由人民建设一个新国家,因此自己偷出‘那个’的想法……对人格耿直的隆史先生而言,那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目无法纪和卑劣的记录。如果自己也站在同样的立场的话,也许会采取和英和一样的行动。或者也许也会有同样的想法。听到这一切内幕的隆史先生开始采取行动,将真相公开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