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能够证明不在作案现场的人逃跑了(第4/6页)
有一天,桐生从厕所回到室内,无意中看到电视屏幕上一辆大型卡车和一辆微型公共汽车相撞的活生生的现场镜头。
正好是新闻节目时间。一辆大型卡车超速行驶,越过车道中线驶入逆行车道,与前方开来的警察押送犯人用的微型公共汽车撞在了一起。
播音员说:押送车的司机当场死亡,车上的两名护卫和一名未决犯受重伤,另一名未决犯乘事故逃逸,现在缉拿中。
“但这与我毫无关系。”桐生剐想到这里,忽然跳了起来,播音员广播的跑逃的未决犯的名字,岂止不是和他没有关系,而是大有关系。他叫熊泽辰雄——桐生想忘也忘不掉的名字。强奸杀害志村奈美的嫌疑犯乘交通事故这一良机逃跑了。
熊泽逃跑了。
桐生跑到电话机旁,拨了一个电话。
“喂,是阿山吗?你在,太好啦,是我呀,是桐生。我刚才在电视新闻里听到,杀害志村奈美的嫌疑犯熊泽逃跑了,后来他没被捕吗?”
桐生问在派出所工作时的同事。
“呀,是阿桐啊。真为你担心啊。还没有接到将熊泽重新逮捕归案的报告,现正在以逃跑罪名通缉中,有新消息时再告诉你。”
这位过去的同事对桐生以好意相待。实际上桐生的事件不单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警官不是万能,意外袭击是防不胜防的,遭到突然袭击失去知觉还受追究,真没有道理。
但实际上,市民遭受杀害而警官却平安无事,是难免受人责难的。
得到同事关心的桐生,穿好衣服,但又没有地方可去,使得他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熊泽为什么逃跑呢?逃跑了,还不能说是逃掉了。更何况他是一名未决的刑事被告人呢。他并未被确定有罪,不是没有洗清自己罪名的机会。而他放弃了一切机会,却选择了危险的逃跑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
熊泽始终否认犯罪事实。尽管如此,检察机关还是决定对他起诉,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大的自信。和凶手“接触”过的唯一的证人桐生的证言,没有多大价值。
桐生完全没有看到凶手的形象,还没来得及看他就失去了知觉。但是,桐生说熊泽和凶手不象是一个人,这只是他的一种感觉。但这种证言是没有说服力的。
熊泽真的冤枉的话,一定是满腹怨恨。怨恨刻骨、耻辱铭心的桐生,和熊泽的心是相通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可能正因如此,桐生才说熊泽不象是凶手。
但是,熊泽没有不是凶手的有力证明,因而被人“勉强”看做凶手。
桐生设身处地地想:我要是熊泽的话,我该怎么办呢?一定也会逃跑设法洗清冤罪。
“一定是这样!”桐生不由长叹一声。
桐生好象已经了解熊泽的去向,因为他们的心灵有共鸣。
熊泽申明自己当时不在作案现场,但是证人拒绝为他作证,否认熊泽当时在她那里。因为证人说不认识熊泽,熊泽的嫌疑就更大了。
是熊泽胡说八道呢,还是证人在撒谎呢?这个证人(公寓娼妓)与熊泽没有什么瓜葛,她已经承认卖淫的事实,因而没有撒谎的必要。
难道是熊泽谎称和他根本没有见过面的人在一起睡过觉吗?是不是证人和熊泽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呢?在这方面,警察没有去深究。
他们始终以熊泽为中心看待这一事件,从熊泽有罪这一先入观念出发构筑这个案件。
桐生心想:熊泽逃跑以后,一定去找那个公寓娼妓,问她为什么撒谎。只要有她的证言,他就可以解除嫌疑。我要是熊泽也会这样做。
桐生辞去警官的职务以后,第一次明确了他要去的地方。
他到那个公寓以后,意外地得知证人由美子已经不干这行,而且去向不明。
“有人来找过她吗?”桐生问接待他的妓女。
“你是警察局的人吗?”那个妓女反问恫生。
“原来是,现在不是。”
“那你调查这个干什么呀?”
攻防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对方的反应非同一般。桐生直感到熊泽来过这里。
“曾经有人来找过由美子吧?一个叫熊泽辰雄的人。”
“不知道。”她说着将视线移开。
看得出来她是在说谎,但她为什么要隐瞒熊泽来过这里的事实呢?按说她和熊泽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