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光 二(第2/5页)
剑之进每回提的问题都同样荒诞无稽。诸如鬼火是否能引火,蛇能活多少年,或山男究竟是人是兽,大致上都是些神鬼玄学。虽然到头来都能发现这些问题背后只不过是合理案情,但大抵都是以这类怪谈起头。
这回的问题则是青鹭这种鸟究竟会不会发光,是否听说过这鸟会幻化成人,以及信州一带是否有此类传说。
这些问题如此令人狐疑,却又完全不得要领。
“大致上……”惣兵卫说道,“关于怪火,上回碰上那桩火球事件时,咱们不是已讨论了良久?当时正马那假洋鬼子还说了一番大道理。哎,当时他说什么来着?”
你指的可是电气?与次郎为他解围。
“没错,世上就是有这种叫作电什么的东西。稍早与次郎朗读的那篇甲府勤番所撰的记述上不也提了?逆抚猫毛便能见光,可见羽毛一类的东西原本就会发光。”
是吗?剑之进语带质疑地应道。
“你这蠢官差还在怀疑些什么?《耳囊》中那篇记述不也提到了同样的事?”
“两者不甚相同吧?”这位巡查大人说道,“《耳囊》中可是有幽灵的。”
你这蠢货!惣兵卫怒斥。或许他无意动怒,但这武士后代的嗓门就是这么大。
“喂,剑之进,看来与次郎朗读那篇记述时,你根本就没听清楚。里头仅提及某人逮住这东西煮来吃,有哪儿提到有幽灵出现了?”
“但那只鹭……”
“可没说化成了幽灵呀。看来你是不知道,鹭其实有形形色色,其中有些大得惊人。再者,名为青鹭者,其实也非真的是青色。夜道昏暗,如今虽有瓦斯灯可照明,但你应该也知道,文化二年的四谷不比今日的银座,入夜后铁定是一片黑暗。”
“用不着你说,这我当然知道。”剑之进说道,但话里不带一丝霸气。通常碰上这种情况,剑之进说起话来总像与人吵架似的,这回却毫无这等气魄。
“若如先前所言,鹭真能发光,夜里看来应为白光,否则怎么可能教人瞧见?总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道上,想必活像个硕大的白色物体。”
“记述中不是提及那东西有一目泛光?”
“那眼肯定要比躯体更为光亮。好吧,倘若真有幽灵,为何仅有一只眼?”
“这……”
“难不成你要说,那东西就是名曰一目小僧的妖怪?”惣兵卫语带揶揄地说道,“那不过是妇孺读物中的幻想图画罢了,哪儿可能真有那种东西?瞧你还真是蠢得可笑呀,都要教人笑掉大牙了。”他放声大笑。
“哪儿可笑了?”
“噢,瞧你这般愚蠢,难道还不可笑?与次郎也解释过了,作者曾表明那则故事不过是则巷说传闻。试问,有谁比听完后还把那事当真的你要来得滑稽?”
“谁把那事当真了?我不是说听来活像个相声故事,不值采信?”
“就是说呀。作者原本仅打算说个相声,为何你就是没听懂?”
“谁说我不懂了?”
“那就该相信这位作者。你不是怀疑这作者的出身吗?此人曾任奉行,可是位聪明的贤者,就连巷说也能写得妙趣横生。文化二年的江户,上至奉行大人,下至爱说常论短的百姓,都没一个相信鬼怪或幽灵这类传闻。总之,狐火烧尽见枯芒,作者不过是在揶揄有人把这东西煮来吃,还真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呀。”
“你不信?”
“当然不信。这故事叙述的不过是某人看见了一个庞大的白色东西,扑杀后发现原来是只青鹭,便煮来吃了,并无任何神怪之处。只是在发现这东西原来是只鸟前,将之误判为幽灵罢了。此外,也曾见其似有一目泛光。此文之本意,其实是记述这些误判如何使此事传为笑谈而已。”
“作者果真将之视为笑谈?”
“当然是。要不怎会冠上‘捕幽魂烹煮食之’这种玩笑似的标题?若非视为笑谈,此文被冠上的应是‘青鹭成妖’或‘误视青鹭为妖物’一类的标题才是。”
“即作者认为鹭鸟的确能发光?”
想不到剑之进竟然如此单纯。
惣兵卫活像扑了个空似的,一脸不悦地望向与次郎。
“你可知这是否属实?毕竟我是没瞧见过。”
“秦鼎的《一宵话》有云,海中之火,悉数为鱼类之光,俗称之火球,则为蟾蜍所幻化之飞天妖物。此外,凡青鹭、山鸟、雉鸡等,于夜间飞行时皆可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