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 二(第4/5页)
听不出对方这番话对自己是褒奖还是揶揄,剑之进神情复杂地朝与次郎瞥了一眼。“噢。”他伸手梳理起仿佛粘在脸上的胡子,接着语带戏谑地回答,“既然你问到了,就让我好好为大家就民间传承的种种鬼火迷信逐一解释一番吧……”
“若是为数众多,大可不必每个都解释。”正马蹙眉说道。
剑之进皱了皱鼻头,开始解释:“其实,诚如正马所言,亡魂与狐火的确有别。亡魂多呈球状,据说后面还拖着一道尾巴。至于宗源火或姥之火等源自死者生前遗恨的,火中多半有张脸。所谓鬼火、妖火等,大致上就属于此类。而名叫钓瓶坠火的、自树上落下的怪火,有时里面也可能带张脸。”
哼,惣兵卫嗤鼻说道:“火中怎么可能有张脸?”
“传闻真是这么说的,”剑之进说道,“至于妖兽起的火,可就属于另外一类了。例如鸟火或狐火,多半是在远方明灭,有时也会四处飘移,或群列成行。而在坟地或荒野出现的火,即墓火或野宿火等,火光大多呈蓝白色,飘浮于离地约一尺处。”
那是磷燃烧所致,正马说道。
“嗯,这说法我也听过。”惣兵卫答道,“人骨中带磷,渗出来便可能燃烧成火,记得曾在哪本书上读到过。”
“你也会读书?”正马揶揄道。
“当然,哪像你,老爱吹嘘自己只读洋文,却连假名都看不懂。武士原本就该是文武双全,我的知识比起我的剑术,保证毫不逊色。”
“你只懂得读《论语》吧?”正马笑道,“孔夫子曾云,子不语怪力乱神。你的面相怪,唯一可取之处是蛮力,而且饮酒必乱,还老爱谈论神佛妖怪。看来是一点也不受教呢。”
“想怎么说是你的事。我指的是孩提时读过的一册以心学道话为基础的修养书籍。书中有张狐狸衔着人骨起火的图画。此外,对了,在《和汉三才图绘》中,也提到逢小雨暗夜、四下俱无人声时,可能出现磷火。”
“好吧,姑且依你的。如此看来,矢作稍早提及的怪火中,起于坟地的鬼火、呈蓝白色静静燃烧的火,悉数可归纳为磷火。这类火不会移动,很快便燃烧殆尽。这些东西,只要条件具备,可说是随处可见。只要地下有可能产生磷的东西,例如埋有尸体什么的,再加上大气湿度或温度适中,挥发的磷便可能渗出地上起火燃烧,原理与点瓦斯灯可谓如出一辙。只是这种火很快便烧尽。至于狐火,不仅会移动,还可能聚列成行,因此衍生出狐狸娶亲的传说。但这种现象,只有在下雨时才会发生。”剑之进说道,“总之,狐火不仅不会马上烧尽,还会四处移动,而且大抵都在小雨的夜晚出现。这种火起于地形或其他条件的作用,是一种自然现象。”
“据说不知火也属于此等现象。”与次郎附和。闻言,正马捶了下手,旋即以右手指向与次郎说道:“说得好。笹村,我可要对你刮目相看了。那种火的确是某种海市蜃楼,因海面与大气的温差导致空气产生乱流,光线遭扭曲所致。”
怎么可能一切都用同样的狗屁道理解释?剑之进不服地抗议道。
“同样的道理?这些解释哪儿相同了?球状的雷、磷、大气的状态,每一个道理不是都不一样吗?至于你最初提及的什么坊之火的,其实也就是雷。”
“你说那火球是雷?那么,难道亡魂也是雷?”
“没错。”
“但二恨坊之火的形状,和亡魂可是不同的。”
“反正同样是四处飞蹿的火球不是?拖在后面的尾巴,应该就是移动时在人眼中留下的残影吧。不过是发现之处的条件不同,看起来也会有所出入罢了。”
“噢。”剑之进不再反驳,双手抱胸,安静了下来,“那么,这球状雷可会发烫?”
正马点头回答:“既然同样是雷,应该就和其他妖火不同,会发烫。人若碰触到了,应该会想闪躲,也会被烧伤吧。”
哼,一等巡查使劲抗议。
你这是怎么了?眼见剑之进这一脸不服的暧昧态度,惣兵卫摇了摇他的膝盖。“还真是想不透。你把大伙儿找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
仔细想想,与次郎至今尚未从剑之进那儿听到本次聚会的用意。这次聚会因剑之进表示想听听大伙儿的意见,四人才依例聚于与次郎的住所。剑之进率先抵达,却一直默不作声,待大伙儿到齐时,才开始朗读起那个二恨坊之火的故事。众人如此率性直言地争辩良久,他却不说明本意,大伙儿怎么会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