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页)
露西解释道,她明天去不了那里,因为她今天下午就要离开学校了。
“噢,不要走!”这个姓纳什的女孩反对道,她语气中流露出的真挚感情,让露西心里猛地涌起一股暖流。“不,萍小姐,你不要走!你千万不要离开!你不知道你对我们来说多么意义非凡,你是上帝派来看望我们的。这个学校就像个女修道院,我们每天努力用功,都没顾得上想一想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模样。这是我们高年级学生的最后一学期了,接下来的所有事情既残酷又封闭,比如期末考试、汇报演出、工作分配等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们都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完全乱了方寸。现在你来了,带来外界的资讯,又那么有涵养……”她暂停了一下,然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可不能丢下我们不管。”
“不是每周五都有校外人士过来给你们演讲吗?”露西问道。生平第一次,有人把她形容成上天派来的人,露西决定对这种说法持保留态度,她一点都不喜欢自己被这种满足感左右情绪。
纳什有条不紊,不带半点苦涩情绪地向露西一一解说了前三位来校的演讲人:一位讲亚述碑文的八旬老人;一位讲中欧历史的捷克人;还有一位讲脊柱侧凸的接骨师。
“什么叫脊柱侧凸?”露西问。
“脊柱侧凸就是脊柱弯曲的意思。要是你觉得这些人能给校园增添新潮、具有启发性的氛围,那么你就想错了。尽管学校安排这些演讲的本意是让我们不至于和社会脱节,但是恕我直言,”——很明显,纳什喜欢直言不讳——“比起我们听过的所有讲座,你昨晚演讲时穿的衣服更让我们受益。”
那件衣服是露西在她第一本书畅销大卖时,花大价钱买下来的,至今依然是她的最爱。她昨天穿上它去见亨丽艾塔,想给她留个好印象。露西感觉这种被人夸赞的满足感进一步动摇了她要离开的决心。
但是这种满足感还是不足以摧毁露西的基本意识。她还记得晚餐的豆子,记得没有床头灯的房间,没有任何呼叫服务的按铃,有的只是吵醒人的绵延不绝的校铃。不能动摇,就算莱斯体育学院的全体学生躺在她的过道上,大声哭喊哀求她,她也要坐两点四十一分的火车回去。露西嘀嘀咕咕说了些关于安排方面的事宜——暗示纳什,她的备忘录上还有许多紧急重要的约会——其间她向纳什提出,让她领自己去教工澡堂。“我不想为了找个浴室在走廊上晃来晃去,而且我没找到按铃。”
“伊丽莎是学校里服务教员的女佣,她真该记得这里的房间是没有按铃的,她应该主动过来叫醒你。”纳什在服务不周这件事上对露西深表歉意,她提议,要是露西不介意的话,可以去学生澡堂洗澡,那里离这非常近。“当然,学生澡堂里都是很小的隔间,就是用一堵堵墙隔开的那种,地板是那种发绿的水泥地,不像教工澡堂,地上铺着青绿色的马赛克瓷砖,瓷砖上还有雅致的海豚图案。不过,洗澡的水都是一样的。”
露西很乐意去学生澡堂洗澡,她一边拾掇着洗澡要用的东西,脑子里一边不停思考,她觉得从纳什身上看不出那种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敬畏。这一点让她想起些事情。这时,露西总算记起来了——是玛丽·巴哈洛。那时候学习不规则法语动词,玛丽班上的其他学生都对讲课的年轻女老师十分顺从、充满钦佩。不过玛丽却没有,她学习上很用功,为人也友好和善,可对待那位法语老师的态度和她对其他人也并没什么不同,这都是因为巴哈洛的父亲“几乎是个百万富翁”。露西得出结论,从纳什的“外在行为”——用这个术语形容学生是有些奇怪——来看,她与人交往时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身上那种巴哈洛式的社交气质十分显著,因此她可能也有一位“百万富翁”的父亲。露西后来得知,人们在说起纳什时,最先提到的都是“帕米拉·纳什家超级有钱,你知道吗,她家还有男仆领班!”人们每次都不忘提到男仆领班这件事。在那些父母是辛苦讨生活的医生、律师、牙医、商人和农户的女学生眼里,男仆领班就像黑人奴隶一样稀奇少见。
“你不用去上课或是干点别的吗?”露西问,安静的走廊被阳光照得一片亮堂,像是把别处的光都吸收过来了似的,“我以为你们五点半起床,吃早餐前应该会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