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流言四起(第2/5页)
随着他一低头的动作,一滴泪水砸在他的手背之上,溅起细细的水花,落在封如故眼睛边缘,烫得他一眨眼。
封如故的长睫像是某种小动物,在常伯宁掌中一下下扫动:“……是玉髓潭顶的钟乳石在落水吧。”
常伯宁万分艰难地含笑应了一声:“……是。”
七花印失效,封如故苦心维持的体内平衡便被彻底打破,不得不踏上化魔之途。
而化魔之途,九死一生。
玉髓潭的精纯之气,能助其体内邪气平定。听说以往,在风陵山中,也曾有一人入魔,就是借玉髓潭千年灵气,才成功倒逆血脉,转化为魔。
但一者,那人本身便有纯魔血脉。
二者,那人化魔之时,身体康健,经脉通畅。
这两样皆与封如故无关。
说实话,以他如今这样的残躯强行入魔,就算险死还生,转化成功,或许也活不很久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七花印的主要材料清心石既为剧毒,又是克魔之物,在他血脉中流淌多年,余威犹存,只凭这一线,尚可吊住他暂免魔化,争取到些许时间。
为今之计,如故若求不死,唯有采魂补魂一途可用。
采魂,是以生魂补益自身残损,被采魂者,轻则陷入痴狂,重则殒命。
简而言之,想救封如故之命,需得以命换命,补其伤魂,续其经脉,之后,才能再行那险之又险的化魔之事。
常伯宁犹豫了。
说到采魂一事,他自是不会牺牲别人。
更准确来说,常伯宁天性至善,在他所思所想间,从不存在“牺牲别人”这种概念。
如故就算要换命,也只能用他的性命。
……但常伯宁怕。
他不怕死,是怕不死。
一旦他采魂成功,侥幸不死,而是沦为疯癫,在那之后,若是如故化魔成功,自己便会成为他的负累,拖累他一世,也让他背负亏欠一世。
若是如故化魔失败,身死道消,自己则陷入混沌,不知他已死去,懵懵然不知去往何处寻他,害如故一人离去,着实孤单。
常伯宁想到那场面,只觉自己不如死了干净,便转而思索起新的办法来。
如故现在并未完全入魔,他们还有时间。
这十年间,他为寻救治如故之法,已将风陵三万卷帙翻阅过整整一半。
此次,他带如故回到风陵,便是想再搏一搏,找一找,除了采魂这种极端之法外,可还有旁的办法。
若无,他便带如故离开,去寻清凉谷陆师叔周师伯,或是去寻三钗。
总之,是要找一处能安心托付如故的所在,他才方便施以采魂之术。
除此之外,此番回山,他也需得把风陵事务交割给燕师妹。
他心上牵挂太重,已不够资格做这风陵之主了。
将诸样杂事一点点整理清楚,常伯宁心神反倒安宁下来,抚一抚封如故胸口,问他:“可还难受吗?”
封如故把脑袋轻轻抵在他怀里:“也没有很难受。吸一点烟就能好。”
常伯宁抚一抚他的头发,一手取过他的烟枪来,不甚熟练地将烟袋里仅剩的烟草一应填入,将烟枪平举一晃,驭灵光将烟草燃起,又将烟嘴妥善送到封如故口中:“好。师兄还有事要忙,你先在此处休息,哪里也不要去,且在此处等待师兄。”
封如故应了一声“是”,便换了一块岩石枕靠,自行接了烟枪,嘘出一口烟雾。
袅袅竹叶香雾与寒潭内蒸腾的寒气融为一体,很快在封如故的睫毛上结出一层水露。
……
罗浮春也听出了九声钟鸣代表的意义,又被桑落久催促,便去向守门弟子打听消息。
消息传来,说是端容君携云中君归山,而归来之时,云中君身体很是虚弱。
封山之钟,是端容君下令敲响。
他还下令开启风陵外围防御之阵,众弟子不得进出。
听闻“云中君身体虚弱”,罗浮春一时间心念大乱,回了“静水流深”,又怕师弟担心,只含糊对桑落久推说没有打听到发生了何事,坐立不安地在“静水流深”里等了许久,也没等到师父回来,便又借口说去给桑落久取药,出了殿门,直奔青竹殿。
他听闻端容君回来后不久,便独身一人回到青竹殿,闭门不出,心中愈加惴惴,在山中一通乱转,不慎在南处的山门边听了几耳朵弟子们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