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星秀大赛(第3/5页)
但那个时候,游戏是算他们自己的,还是算祝温书的设计?
也许是“天才”都有的一种对自己能力的自负吧。
祝温书就像是尽情倾泻着自己的才华一样,对每一款参赛作品都做出了类似的修改,将它们变成了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并以此为依据来给参赛作品打分。
其他评委有试图纠正祝温书的这种倾向,明言也提示过他说:“……我看,还是要看设计师自己的想法吧。”
但祝温书却是笑吟吟地,对明言说:“前辈难道没有设计思路吗?你不知道怎样改才是对它最好的选择?”
明言就没再说话了。
论游戏的设计思路,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明言自己心里也有那么多条……但是这毕竟是别人的作品,别人的比赛。
明言的委婉提醒,却惹来了祝温书的不满。
剩下几位评委都看出来了,两人之间似乎有什么不和。
下一位参赛者上台的时候,却是很兴奋地看向明言,张口就喊道:“教主好!……额,各位评委老师们好!”
台下的观众们发出了阵阵笑声。
评委席上现在最出名的老师,显然就是蓝星的明总设计师了。
比赛刚开始,介绍评委的时候,观众们给明言献上的掌声就是最热烈的。
其实上台的参赛者当中,以明言为偶像的人比比皆是——但还没有像这位一样实诚的,简直是崇拜之色溢于言表。
这位参赛者激动的脸都红了,他的队友扒拉了他一下,也没拉回来。
明言只好颔首示意,提醒他说:“你好,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结果他就站在舞台上,激动地说:“我叫俞冰,今年大三,我是教主的学弟,我也是明教教徒。三年前我玩了《我的世界》以后,特别特别崇拜明总设计师,所以我报考了游戏设计专业!我……我今天参加比赛,就是想像教主看齐,我也要做世界上最好的游戏!”
还是个很嫩的学生,从这说话间也可以看出他的紧张来。
台下的观众们自发地为他鼓起掌来,作为一种鼓励。
很快,队伍里其他人也自我介绍完毕了。
俞冰于是平复了一下心情,介绍起了自己的参赛作品。
这是一款玩法比较有趣的手机端单机游戏,主题内容是游戏的主角在不停地爬一座高塔,击败形形色色的怪物。
特点是,主角是自动进行战斗的。
而玩家只需要点击让主角释放相应技能就行了,偶尔在主角升级的时候给他加点。
毕竟是三天就做好的游戏,内容相当简单。
这款游戏的完成度已经算很不错了,在八强游戏里,暂时排行第三。
不过说实话,“自动战斗”这个功能,在星际时代是非常冷门的。
在大众的观念里,“战斗”就是一个游戏最重要的主体内容。
所以这个游戏还有一定的争议存在。
果然,其他评委也率先问起了这个问题。
而俞冰就磕磕绊绊地解释道:“我们这个游戏,不是让玩家专注打怪升级的,我就想……让他们能在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有游戏玩。或者是在排队等什么的时候,既不会无聊,也不会太专注,以至于错过什么……”
听他说完,评委们有点茫然地私下讨论了一番。
明言则笑了下,问道:“你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有了这个想法吗?”
俞冰一看见他就脸红,紧张地用手在衣服上蹭了一下,擦掉手汗,说:“是、是的。我想象的是老爸摊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样子……”
台下又开始出现细碎的笑声了。
明言点头,温和地说道:“事实上,这是很正确的设计思路,我将它称作是‘情景化需求分析’。”
他一开口,场内外顿时都安静了,观众们意外地睁大了眼睛。
——哎哎哎,原来这背后还有高深的学问?
明言解释道:“很多人都知道,需求分析是我们在设计之前的必经之路。很多大公司都会事先调查市场,了解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游玩时间、游玩方式和游戏类型……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途径。有的时候,从大数据中挖掘出来的信息是冰冷而绝对的,只能说是数学工具,却不能给创作带来灵感。
“真的创作,经常是从小事着手的。俞冰同学能够从一个生活情景中,敏锐地挖掘到身边人的娱乐需求,并以此作为基础,设计出一款满足需求的游戏——这是观察力和行动力的结合,可以说是相当有天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