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贞和帝(第2/3页)

......顾云暄的心最冷酷,也最现实,他不无恶意的想,其实皇帝私心里未尝没有立他心爱的四皇子的意思,但这么多年他再怎么扶持温家,扶持温淑妃,也对抗不了岑太后和背后的勋贵和武将世家。

或许在朝堂上耍耍嘴皮子可以,但关键时刻却没用。

因为大周多战事,西有西域诸国和西越,北有北鹘,南有异族,沿海还有倭寇海贼,安稳从来只有一时,靠的是武力震慑天下。

四皇子羸弱,若立为君,是坐不稳这皇位的,镇不住群臣不说,怕还会引起天下大乱。

皇帝又不是昏君,心里清楚得很。

顾云暄心道,他父皇可也真的算是殚精竭虑,用心良苦了。

不过怕是哪头都不会念他的好。

就是他也不会娶温家女。

他为何要娶温家女?

他一直都很清楚他父皇一定会给他赐婚,但倒也没想到他会赐他温家女。

而且据他所知,那温大姑娘心仪的可是他的弟弟,四皇子赵允炜呢!

他道:“陛下,微臣听说温家是打算将温大姑娘许给四皇子殿下的。此时陛下若是赐婚,他们恐怕还看不上微臣,更何况微臣还有前妻长子,就算是退为侧室夫人,在温家人眼里,怕也是委屈了他们家精心教养的姑娘。”

“无妨,”

贞和帝没有听出自己儿子的潜台词,笑道,“若是你担心这个的话,就不必了。朕会和温淑妃和温阁老好好谈谈,他们必会欣然接受的。”

“而且正如你所说,温家本有将温大姑娘许于允炜之意,所以对她的教养很花了心思,她品性端庄贤淑,行事大方得体,必能容得下阮氏和凌哥儿,和他们相处融洽的。”

顾云暄听得一阵厌恶。

他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那位温大姑娘是不是真如皇帝口中所说的端庄贤淑,大方得体。

因为他就没兴趣娶她,没兴趣娶温淑妃的娘家侄女。

至于她容不容得下阿觅......

她有什么资格说容不容得下他的阿觅和他的儿子?

她算是个什么东西?

但他现在并不想跟皇帝争执这个。

至于皇帝若真要赐婚,那就赐呗,他不想娶,赐了也能解决掉。

只是阿觅......

他要怎么去哄阿觅?

还有儿子......想到他曾经跟自己说过的“试试”,他不想让儿子失望。

于他来说,现在显然是阿觅和儿子比较重要。

他垂眼道:“陛下且容微臣再考虑一二吧。”

那就让他赐不了这个婚好了。

贞和帝颔首。

虽然顾云暄没说什么,但他为君数十年,见过的人无数,哪里看不出他的不愿?

但这个婚,他必须赐。

*****

顾云暄离开之后,贞和帝并没有起身,而是仍靠坐在龙椅上歇了好一会。

他的身体已经开始渐渐不行了,这也是他急着安排这些事情的缘故。

小太监端了一碗燕窝粥上来。

大太监德庆接了,亲自服侍着皇帝慢慢用了,就柔声劝道:“陛下,您身体要紧,老奴看西宁侯不仅在战场上百战百胜,在朝堂上也十分稳重干练,必能替陛下好好分忧的。”

贞和帝笑了笑,正准备说句什么,外面的小太监又进到了殿中来,禀告道:“陛下,淑妃娘娘过来了,正在殿外请见陛下。”

贞和帝的神色更柔和了些,道:“宣她进来吧。”

小太监退了下去,不一会儿,一浅紫色宫装丽人便入到了殿中来。

只见这丽人云鬓凤钗,椭圆脸,眉目清雅动人,是十分温柔和善的面相,还带着一股子书卷气,观之十分可亲可信。

这位便是在宫中数十年盛宠不衰的温淑妃温兰茜。

“阿兰,你来的正好,朕正好有事要和你商议。”

贞和帝用了燕窝粥,精神好了许多,见到温淑妃就招呼她到自己身边,由她扶着两人一起到了一旁的软塌上坐下。

温淑妃笑道:“陛下有何事要吩咐臣妾,臣妾自当听从。”

她很了解贞和帝,用了“商议”一词,必然是有事吩咐她的。

贞和帝拍了拍她的手,道:“是朕想做个媒人。”

温淑妃挑眉,就听到贞和帝继续道,“你可能已经知道了,朕刚刚见了西宁侯,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国之良材。他尚未婚配,朕便想起了你娘家,温阁老的长孙女在京中素有贤名,倒是堪为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