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4/5页)
在人瘦的肉眼可见,上称直掉二十斤后贾环那些心头好都被拦腰一刀切了。
改邪归正的贾环被探春看的极严,她过继到代儒这一房没多久就给贾环找了家口碑不错的私塾。将人送过去后,还时不时的抽查他作业。文章作不好,严父没做的事,探春都包圆了。
棒棍之下出人才,不成才都是打的轻了。
一句话,打就完事了。
经此后,贾环见到探春都心惊肉跳,练就了一身的缩骨神功。
.
贾环被亲姐见天的鞭策,读书方面比散养的宝玉要好一些。如今年纪差不多,可以去乡试上试试水了,探春又担心嫡母那边横加阻拦,不叫成行。
乡试真的应了那个乡字,回乡考试去。
探春为了自己这个亲弟弟,悄悄的找上了贾琏,请他帮忙将户籍路引,推荐保举等考试一应证明准备一份,然后她贩货去江南的时候,便直接在金陵住下。等贾环乡试结束再带着他一道回来。
老太太去逝后,孝期没过多久 ,二房就在邢夫人的明示下搬出了荣国府。
二太太倒是还想每年付房租,继续住在荣国府里,可宝钗又怎么可能乐意看到心怀叵测的外人住在她家里呢。
她的桂哥儿险些没了,如今小儿子才两岁,更不能有任何闪失。早点将人清理出去,将整个荣国府严严实实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安全的事。
都说凤姐儿精,但宝钗比凤姐儿还精呢。再加上凤姐儿上面没有公婆压着,过日子随心所欲,脑子转的自然不及上有公婆,旁有叔婶堂妯娌一大家子人的宝钗快。
于是在宝钗将邢夫人那里当成托儿所将两个儿子都丢到邢夫人那里后,宝钗的立场就成了邢夫人的立场。
宝钗在后面装枪,邢夫人在前面放炮。不管这炮响不响,作用有多大,宝钗都会双手奉上各种孝敬给邢夫人。
婆媳那关系好的让人嫉妒。
于是有劲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的婆媳便痛快直接的将二房一家请了出去。
二房搬走后,探春回荣国府就不需要避着王夫人了。
探春又是个明白事的,贩货回来或是年节生辰都不忘给荣国府这边走礼,此时张嘴求贾琏帮忙,一点都没有生疏尴尬的心思。
平常关系维护好了,比现用现交更让人心里舒坦。尤其是这种亲戚,真到了现用现交那一步,这亲戚也就真的疏远成了外人。
以前绯歌就说过,有钱没钱,都得办事。
有钱时按有钱的方法办。没钱时,按没钱的法子来。当然了,若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那这方法就自己变通着来就行。
(→_→)
虽然大房和二房的关系这些年一直不怎么好,可还是那句话,讲究宗族的时代,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如果贾环能科举出仕,自己出息了,贾琏没有理由不帮忙。
也许后宅的女人会因为嫡庶之分,怕庶出压了嫡出,但做为同样的贾家儿郎,贾琏没有道理不帮衬愿意上进的贾环。
最重要的是,贾环如果不出息,或是出了什么事,贾琏也得不到好就是了。所以与其盼着他们都落魄,还不如盼着他们个个都好。
就是现代那种,期盼亲戚朋友家的长辈都能够长命百岁,不生病住院,也不下户口的那种。
毕竟他们有事,钱包就要跟着减肥……
贾琏帮忙弄了这些证明,转天赵姨娘那边就找了各种借口理由,然后撒泼哭闹磨得贾政不得不叫贾环回金陵采买祭田等事了。
有了光明正大回金陵的理由,姐弟谁都没在意王夫人没安排什么随从,只叫赵姨娘的娘家兄弟跟着贾环出京这种小事。
去南边的的路,探春这两年都趟熟了。等到了金陵,为了给贾环个好的学习环境她还大手笔的买了套宅子。
宅子两进,探春将她弟当成黄花大闺女了,直接让贾环住到了二进,而她自己则住一进,好方便她出来进去或是见客商。
科举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能考中,有时努力不等于能力,能力不等于运气。所以运气向来不怎么好的贾环,这一次的乡试成绩并不理想。
名落孙山了。
好在探春虽然期待贾环能中,但也知道这种事情绝非易事。放榜后,知道贾环名落孙山了,探春也没说什么,转天按着她心情不好时的方法领着贾环出去来了一个疯狂大购物。等购完物了,姐弟又去了著名的酒楼大吃了一顿,转天探春就带着贾环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