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第3/5页)
颜查散难得有一天,包阎松手,让他能休息一天,可是见到他弟弟之后,指着颜查散惊叫:“你们就是这样的帮我带弟弟的?”
将一个五好向上的小书生,教导成了衙役?
还是对破案有着浓厚兴趣单重,就差没有打地铺在停尸房、证物房向林岚求教了。
颜立本绝望式的哀嚎:“……弟弟……为什么一时没有看紧你……你长歪了……我对不起失去的爹娘啊!”
好好的做一个颜值过硬的学子官员不好吗?
为什么要沾上这些奇葩的爱好。
这种爱好,很难讨媳妇的。
决定了成为诤官、贤臣、御史方向发展的颜立本,身家本来就不高。
没钱,文武百官几乎都被得罪死的情况下,他觉得,重生一辈子,他还是继续单身下去,顺便带累了自家的弟弟……
退一步说,沾上这些奇怪的爱好也罢了,他这个兄长很开明的,可以帮忙找刑部同僚来开后门教你的。
而不是你这样,连同刑部的官员一起,都拖来和这位公孙大佬一起浪啊!
“兄长,你又逃班了吗?”
怎么又鬼哭狼嚎的……
乐在其中的颜查散说完这一句后,就彻底无视了他家那个被包阎迁怒的,已经被逼加班了一个半月都没有离开过皇宫的兄长,每天都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认真的跟着林岚跑。
原本,对于公孙岚成为名捕什么的,大家都只当做看笑话。
谁不知道,她头顶的名捕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可是,自从林岚破了一宗高达上万两的商队被盗案,扯出了一条走私契丹线,破获已经运营了几十年的,涉及走私盐铁茶赃款百万白银的大案,牵涉出了上至朝廷宗室,文官、武官,下到地方城镇官员村落的,近乎上千人的犯罪团伙。
最后还要包拯包大人进入皇宫请来了一位将军,带领军队前去镇压的惊天大案后,大家就不敢再看热闹和看笑话了。
特别是,这位名捕,还根据这个团伙的特征,总结出一套规律,联合大宋的各个地方境况,合理的推断了一下……
有门路的人都胆战心惊了。
随即……皇帝震怒了。
根据公孙岚的推断出的地方,皇帝果断的派出了他手上密探前去查探,他才知道,为什么和西夏打仗的时候,大宋的战机消息会出现在西夏掌权者的案桌上。
不是因为什么联姻、亲戚情分,根源是这些挖他的血肉换取回来的滔天利益上。
天子一怒……
好吧,对此,一直以仁义好人著称的皇帝,是憋屈的。
他其实比任何人,都更加想将这些无君无父的逆贼全都砍了,可是不能……
在乎名声?
开玩笑!
已经深谙舆论力量的皇帝陛下表示,他绝对有能力将所有人都砍了,还能将自己洗成圣人。
他不敢动的原因是,这些利益链,牵扯人员太广,全砍了,虽有震慑,可是会带来动乱。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宋现在缺人。
多国林立,大家都在憋着气搞发展,现在砍掉上千人,就是等于,少了十年后休养生息能有的上万人啊……
人,才是国的根本!
他损失不起。
只能咬牙憋着。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免。
全都打散,劳改的劳改,发配的发配。
反正大宋空阔无人或者稀少的地方不少,先让人开荒吧!
不过好处还是有的,一下子清除了大堆别有用心的,朝廷运转更加快速了,终于可以满足皇帝对于工作效率速度的需要。
而且前线的赵昀也捷报不断,靠着十万精兵,西夏回鹘真的被他吃了一半,太过于神勇,回鹘的使臣十分的识趣的来到了汴京,称臣降服了。
大宋的版图,总算是在他的手上,扩大了不少,皇帝绝的他睡着都能笑醒。
这也是,他愿意放下屠刀的原因。
再怎么说,即使是逆臣贼子,他们的后代,也是宋人,总比那些新收服异族之人强。
志得满满的皇帝,以为他可以一直这样意气风发下去,却没想到,在太子赵昀取得了西夏大战的胜利,普天同庆的时候,朝廷的官员联合起来,给他捅了一刀。
“臣等以为,国之重,莫过于法与君,先法而后君,如今宋中种种内乱,皆因天下之先,先为君,再为法,若代代都似陛下与太子般英明神武、重法律己,满朝贤臣,先君后法无碍,然,连续两代英主已是上天恩赐,臣等日日惶恐,骇怕不已,此为臣等数年思考所著,自知大逆不道,有负皇恩,愿以身家所有,劝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