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34章(第3/4页)

麻花送完还没有多久,门口就热闹起来,一个躺着满头小卷发的女人站在门口,这是住在对面的后勤处的王婶,她手里提着几个橙子。

北方也没有什么水果,到了冬天也只有苹果跟梨这两种了,橙子本来是南方水果,在北方尤为难得。

王婶看见肖敏开门,眼前一亮道:“哎哟,这是唐老师的闺女吧,这模样真俊了,哎哟哟,里面这个可爱的孩子是谁呢,这是唐老师的孙女吧,真是漂亮,难怪刘大姐见人就要夸她了,这孩子真是长得俊,又懂事,来来来,奶奶给你橙子吃。”

“这橙子是我们老家江西的亲戚过来带来的,拿几个给你们尝尝。”

王婶是管后勤的,做事圆滑,为人也是挑不出毛病,就有一点,见到谁都能叭叭叭说上半天,这一下子可是把肖敏给说懵圈了。

这人是谁,她也不认识啊。

她不认识人家,人家可是认识她呢,肖敏回来这几天方细妹跟刘婶一道,可是把老唐家里的事情说的个天花乱坠了,大家早就好奇老唐这个从乡下回来的闺女到底有没有三头六臂,谁不想找个机会见识见识的,今天一见人家姑娘,确实看着不像是方细妹说的那样。

特别是小姑娘陈檬,脚上蹬着毛茸茸的拖鞋,看见门口有人就大大方方的走过来叫了一声“奶奶”,认谁看见这姑娘绝对都会说一声好看。

方惠如听着声音走过来,给肖敏介绍:“这是你王婶,就住在对面,现在天气冷了也不像平常时候,能带出去晃晃,您要是想看就进来看,有啥不好意思的呢。”

王婶虽然很想八卦,但是也不好意思当着人家的面前八,推说自己家里有事呢就先走了。

临走之前眼睛还在肖敏身上上下打量,这姑娘长的还真是很像方老师年轻的时候呢。

王婶看了看四周,悄声跟方惠如说:“我听说啊,今年学校的三个指标,有两个已经派出去了,有一个是头年就下乡的知青,在外面结了婚回来的也晚,孩子也比较大了很快就要参加高考,这是迫在眉睫的,学校给特批了,另外一个情况差不多,剩下的知青也没有多少了,学校综合考虑了一下说不定以后转户口的名额要缩减一些,所以方细妹就急了,到处找关系要给她媳妇给转来呢。”

她专门来这里难道就是说这事儿的?

方惠如投桃报李,笑了笑对她说:“谢谢你啊王大妹子,专门过来跟我讲这个,这件事情我们家里再商量一下呢。”

王婶拉了她一把:“我是看你才会这样说的,你们家情况大家都清楚,当年要不是学校内部矛盾,你家闺女会走丢?要我说这个名额就应该给你闺女,你看看孩子都这么大了才第一次回京市,想想我的鼻子都是酸的,这件事情上你可千万别让步,也别怕落什么面子,好好跟女婿说说,能转来京市当然好了,外地考本科的成绩,在京市都能上个重本,现在考学这么难,这个指标说白了也就是单位为当初下放的子女给开的一道门,虽然没有明说,这些年谁不是把这个名额都让给了孩子。”

“我就看不惯方细妹的为人,什么都要沾点便宜,大人不转来也就是影响工作晋升,转正的门槛高了些而已,说白了就是影响工资呗,一个月几十块钱,还要费那么大周章搞京市户口,蝇头小利能比得上孩子读书的大事吗,真是拎不清,老江也管不了他家老伴,两口子整天骂骂咧咧吵架,就前几天,方细妹还把老江的手稿给撕了,家里还打了一架,老江这辈子都不跟人红脸的,少见这样发脾气。”

王婶说的老江是方细妹的老伴江教授,年轻的时候就骚动着要跟方细妹离婚的老知识分子,这辈子可是没少吃过老太太的苦头了,她大字不识一个,当然不知道老伴的几万字的手稿意味着什么,说不好人家几年的研究成果都在这里面,一巴掌都给撕了,老头子当场就爆发起来了要打媳妇。

当时要不是方细妹的儿子媳妇给拉着,老头子当时就要揪着方细妹一起去跳楼。

这事儿闹得挺大,方惠如是知道的。

她向来也知道方细妹有些分不清轻重,经常拿着江老教授的论文要挟院里面要好处,比如说她儿媳妇的工作就是这样要来的,撕手稿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这也是第一次看见老两口闹到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