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82章 番外四(第2/3页)

她不善掩饰,心里那点小九九,王放从她脸上看了个清清楚楚,暧昧盯着她笑,把她笑得全身发烫。

但他还是抵着罗敷额头,抱歉道:“我得留在洛阳。阿父在宫里事情多,我须得日日帮忙。否则,把所有重担甩给他,我心不安。你快去快回,莫让我担心。”

罗敷点点头,心里也理解。“责任”这东西,不是想甩就能甩掉的。

他虽卸位,心里的担子如何能轻易卸掉。

其实她也知道,十九郎做出这个选择,大约多半也是为了她。若没有“乱`伦太后”这顶大帽子压着,他就算不眷恋皇权,也定然会格外三思一下,不会退得如此干脆利落。

她赧然笑道:“你看我,没什么大追求,只想着研究纺织蚕桑,很没出息。”

清凉的水中跳出三五白鱼,首尾相衔,自由自在地顺流而下。河水溅入风中,散成五彩细珠。那清风便忽然急促起来,吹落了盛开的石榴花。

王放伸手从空中抓了几枚花瓣,调皮地往她鼻尖上放。

他笑得开心:“这怎么叫没出息?归隐田园谁不想,就算是卞巨,一天大约也会想上那么三五次。”

人这一生真是充满矛盾。明明满心想着归隐山林,荷锄采薇,然而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路上,可一旦阴错阳差,手握权柄,便不想放下。

偏离了,迷失了,忘记了本来要去哪儿。

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人生至道。

他眼底带笑,轻轻把她拥在怀里,不知想起什么,突然没头没脑地问:“阿姊,以后我们孩儿,姓什么好?”

罗敷一时没反应过来。低头看看自己小腹,还平平展展的,没有突然发福的迹象。

随即脸红,“想那么早!”

“未雨绸缪。”臭不要脸。

她更是窘迫。就算是未雨绸缪,旁人都是问“将来的孩儿叫什么”,哪有问姓什么的!

好好一个规规矩矩新媳妇,生下的孩儿居然还不知该姓什么,丢不丢人!

小声说:“不是该姓刘?”

“不好。”立刻听他说,“不亲切,而且……太难写。将来习字吃亏。”

想来他也不喜欢这个姓。她小声再问:“姓王?”

王放还摇头:“毕竟那不是我本姓,乱认祖宗,也不太好。”

他灵光一闪,捏她指节,跃跃欲试,问:“要不跟你姓秦吧?也好听,也不难写。名字我都想了好几个……”

罗敷:“……”

以为这样就能骗她多生几个?

她转身笑斥:“尽想些不着调的!不如想想今晚吃什么。”

王放微笑看她背影,一点没脸红,心里想的是另外一件事。

新皇帝东海先生一点没架子,把治国当治学,他负责提供纲领,底下自有贤能之人去一一办理。

其实从古到今,“贤君”的标准很低。只要不乱折腾国家,不穷兵黩武,亲贤臣远小人,天子就算每日躺着睡觉,就足以被万人称道。

十九郎他们在洛阳安居乐业。但有一事,隔壁宫城里的贤君老王也时常头疼。

周围人劝他早点充实后宫,培养嗣君——不管是亲生的,还是认养的,早定下来早放心。

偶尔有人拍马屁,提出让卫夫人入主后宫,立刻被群起而攻之。其实礼节不是大问题——过去大汉的确曾有二嫁的皇后,甚至也跟前夫在民间生了女儿。

但卫昭时运不济,生的是儿子,还一连生了俩。

大汉官民们能接受皇权易姓,已是底线。“血统”这东西,万不能乱来。

于是卫昭面临抉择:要么把孩子送回匈奴,或是远远遣走,万不能让他们将来有登临大宝的可能性。

卫昭几乎没犹豫,抱歉表示,她要跟自己的孩儿在一块,日后养育子女、办学兴教,终此一生,便已满足,恕不再嫁。

老王生性洒脱,且跟卫夫人的相惜之情多于男女之情,对此表示欣然接受。

他只是跟王放诉苦:“我年纪越来越大,就算广纳美人,日后未必能再有子嗣。阿昭的孩子都是异族血脉,我也不能认,否则朝廷得翻天……”

王放一点即透,连忙表决心:“孩儿定将努力,争取生他十个八个,阿父将来随便挑!”

……

他夸下这么句海口,冷静几时,才觉得掉坑。这事他又说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