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民愤(第3/3页)
“俺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听说大官可以借钱给我们周转,都很高兴。林三哥家前段时间收成不好,找官老爷借了几贯钱,说好的二分利息,到还的时候不晓得怎么整的,突然要他还十倍!找他们说理,官老爷把纸拿出来摆在三哥面前,说是白纸黑字画了押的,可俺们不识字,看上去都差不多…”
“还有俺家,日子虽然不富裕,还没到要借钱的地步。但是官老爷强迫我们借…家里好不容易有点余粮,都拿去还债了…饥荒一来,根本顶不住!”
皮肤黝黑的汉子看了眼妻儿,哭得伤伤心心。而和他一样的家庭还有无数,纷纷落泪。
他们哭天抢地,捶地高呼:“废改革,除变法,还百姓一个公道!”
抵触之心,可见一斑。
这府尹也相当害怕,光是天灾也就算了,竟还牵涉人祸,而且还是由改革引出来的事情!
他寻思着,问题有些严重啊,这不是光明正大打皇上脸吗?
于是赶紧回去把此事写下来,连夜送进宫。
景珏自己早有预感,本次灾荒情况如此严重,也许和改革脱不了干系,但当他真的看到别人呈上来的折子,还是免不了颓然低落。
他面色铁青,僵坐在堂上,半天不发一言。
徐碧琛不便多说,沏了壶热茶,站在他身侧,轻轻为他捏肩。
良久,皇帝淡淡地说:“琛儿,朕错了。”
他错在明明不食人间烟火,不了解民间实情,还一厢情愿地推行变法。
倘若他对百姓的情况再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关注,也许事情都不会发展成这样。
想当然地推行改革,天天沉浸在歌舞升平、大燕崛起的美梦中,却对民间日益严重的灾情一无所知。
错在识人不清,选拔了这么多庸官恶官出来,不仅没有帮助百姓改善生活,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徐碧琛摸摸他因情绪起伏而发烫的脸颊,没有接话,只是静静陪在皇帝身边。
他自己心中愧疚自责,旁人说再多开导的话都无济于事。再说,这事儿皇上的确有错,不需要为他开脱。
事情总会过去,把情绪宣泄完,他仍是大燕至高无上的帝王。能站在顶峰俯视天下的,唯他一人耳。若不从这件事里吸取教训,好好反思,他又如何能担当天下大任?
苦难磨心智,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都要历经坎坷,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世无错。
也许经过了此事的洗礼,皇上的政治远见与政治眼光,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用担忧,不用畏惧,只用鼓起勇气陪着他度过难关。
风雨交加,更是患难见真情的时候。
她要借此机会让他更加依赖她,离不开她。
温柔是把剔骨刀,不知不觉间,侵蚀骨肉,入他心房。
*
两日之后,北粮运达。
皇帝命户部尚书即日启程前往灾区,总理各方赈济一事。
燕君雷霆手段,重启锦衣卫残部,肃查州官迫民的情况,贬十六人,流放二十三人,将地方官大换血,全部委任支持变法的扶农派上任。
又一日,帝下《变法罪己诏》,向天下直言过失。
在起.义迭起之前,及时止损,新置监察扶农内司,专理扶民钱发放之事。又为广惠、常平两仓设粮食储存的最低数额,以防再次出现遇灾无粮可放的窘况。
身为如今的六宫之首,琛贵妃怜悯百姓,携宫中四品以上宫妃出宫拜佛,以求上天保佑,施恩降雨。
她们出宫那日,乌云聚拢,雷声轰鸣,刚刚抵达灵恩寺,只听轰的一声——
狂风骤雨,顷刻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