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3/5页)
要贝壳的话那里也有,可以去捡几个好看的。”
张卫国看向苏茴,征求妈妈的同意:“妈妈你明天有空吗?我们一起去海边怎么样?”
苏茴点头:“好。”
难得他来一次,而且他老师还给了他假期,她这边忙但也不至于忙得抽几天功夫都抽不出来,如果真是这样,那无疑说明她是失败的。
“我们先去海边,买材料回来,你就可以大显身手了,有信心吗?”
张卫国:“没问题!”
海边没去过,海鲜没少吃。
……
他们不仅仅只是在海边走了走,苏茴还租了一条船,这条船的主人带着他们驶向大海。
张卫国和苏仲都用鱼网试了试能不能捕鱼,苏仲撒了三次网,只补到了两条半大的海鱼,张卫国好一些,他下了几次网,抓到了有六七条,轮到苏茴的时候,她一下网,力道特别精准,一网上来,有二十多条。
这条船的主人是经常出海的老渔民,也说她是个有运道的。
这一条船是一对夫妻持有的,经常一起出海,没有那么多禁忌,在很多地方,女的是不让上船的,说是会带来恶运。
就是看到这一对夫妻在船上,苏茴才会去问他们方不方便带他们几个出海转一圈,听到了她愿意付出的报酬,他们很爽快的就同意了。
让张卫国和苏仲都好好的过了一把瘾。
在回程的时候,张卫国还下海去游了几圈,很快就上来了,他不小心喝了一口海水,那个滋味。
他们回去,在海边捡了几个留作纪念的贝壳和海螺,拿着刚刚下网捕到的留下来的大鱼,还在码头上买了不少别的新鲜海鲜,满载而归。
海鲜做起来很简单,复杂的张卫国也不会。
不是清蒸,就是红烧,香煎。
清蒸的最多。
原汁原味。
……
张卫国放假了,唐科平也不是那种特别严苛的人,他给大家都放了一天假,他们连续忙碌了这么久,也该休息休息。
大部分人都没有乖乖的待在旅馆里面,而是三三两两的出去了,跟调研的时候不一样,调研的时候大家心里都记着事,现在他们可以放缓了步调,慢悠悠的、仔细的观察路边的情况,看到路边有什么美食,也会很自然的停下来,看到这个煎饼果子,好香,买一个尝尝,这个水果串看上去也新鲜,来一个解渴,这个烤肉串,不错,来两根……
他们基本上都是扶着肚子回来的,这些大多不贵,就是囊中羞涩的学生,凭着补贴,也能把自己吃得肚圆。
除了吃的,就是各种“特产”了。
比如说手表,这里买种类多,价格便宜,不用票,任你挑选!
在首都,供销社绝大多数东西都需要票的。
这种工业品票还不好拿,一年也不一定能发一张。
休息了一天,苏仲很快又坐上了火车,他要继续赚钱,把自己的服装店的摊子支撑起来。
张卫国也回到了调研的小队伍里,跟着老师继续在这里兜兜转转忙碌。
这期间,张卫国有一次偶然看到了王海雯王姨过来找唐老师,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他跟苏茴提了一嘴,苏茴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就没管了。
如果有什么需要她帮忙的话,她会直接说。
张卫国在这里买了不少的东西,都是一些小玩意儿,这里有不少的小商品,价格不贵,很吸引人。
他打算带回首都去送给同学朋友做手信。
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他们就打算回首都了。
那时候苏仲不在,苏茴是在的,但没有去送,他们这么多人,而且都这么大了,不用她送了。
她提前准备好了一些吃的用的东西让他带回去,大包小包的,在一众老师同学中并不会太显眼,因为在这里就连他两个老师都忍不住买了不少的东西,包裹鼓鼓囊囊。
严路买了一台进口的冰箱,还有的买了录音机,谁也别笑谁。
难得来一次这里,这里有些东西在首都确实很少见,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在这里不仅品种丰富,货源也相对更加的充足,价格也合适,不买的话总感觉吃亏了。
在张卫国调研期间,苏茴是跟首都那边通了一次电话的,张安国和张定国他们很羡慕二哥,二哥可以跟着老师他们一起去妈妈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