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53章 三个城市(第4/7页)

答案当然是不能。

他又问自己,非要名剑不可吗?!

也不是!

他毕竟不是真正的高手,而名剑只在高手身上,才能有最大的效果。而雍正想要的未必只是一两个高手。

高手当然可以铸就传奇。然而,雍正要的是每一块砖都坚固不可摧毁,每一个细节都到位,每一位战将,甚至兵卒的手上,拿着的都是不会断的剑。

这才是他真正要的武!

一个国,武与文,不可或缺。雍正哪怕对全世界释放善意,他的身边也是跟着武的,武既是军。

所以呢,他就给了。给了,但是得等小老太上线,等始皇给自己铸剑方子啊。要是主动要债似的要,便不讲究了。

这个事,得靠自觉,是不是?!真要扯了皮,黑着脸要了,岂不是难看。自己难看,始皇也难堪呢。

现在鄂尔泰跟他要方子,他现在到哪儿弄方子去?!

“叫礼部筹备起来,朕中秋后立即要出行。”雍正道。

“是!”张廷玉道:“臣会安排各部立即组建一个外事处来,专门处理这沿海事务,包管在明春之前,一定动工!”

雍正笑着点点头,道:“宝亲王与和亲王,皆跟朕出巡江南,而京内,你二人留守监国,处理朕递回来的所有事务!”

“是!”二人都应了。

“行了,去忙吧,朕就不留你们吃饭了,”雍正笑道。

二人这才退出来了。

出来后呢,啥也不说,先去找六部开会啊。皇上交代这么大的事儿来,有的忙了,要忙好几年。

至于宝亲王和和亲王的事,他们是提都不敢提。

反正皇上要带这两个成年的阿哥,是必须的。为啥呢?要是留一个在京,在京的这个直接登基了,把外面的都架空了,可咋整?!

其实皇上要是信任宝亲王,一定会要他监国的,可是并没有,要带着。带着,就是放在身边,监管之意了。

而和亲王呢,是要用他办这件大事,怕是他得总揽了。

这是重差。办好了,便是真正的功业,办不好,皇上护短,只说是历练,再换个人接手便是,也不妨碍,毕竟这个事,说大是大事,说小也是小事,毕竟从史以来,这都不是正务。

好似办好了是大功,但是办砸了,也不过是背个劳民伤财的骂名,倒是动不了国本儿……

这么一想,宝亲王拒绝这差事的意思就很有意思了。

估计他也不会想到皇上出京要带着他的。

带着其实就是防着的意思了。至少给的信息是这样的。

留他们二人监国,没有成年的皇子在,还在出不了大岔子。这两人倒是不怕。怕的只是留一个在,那才是真的麻烦和周旋。

因此二人心里还是挺轻松的去找六部开会了。

雍正这个年纪了,威望还是在的,要是刚继位的新君没有威望的,想办这个事,那是不可能的,光吵架,就能把人吵废掉。但是雍正不一样,他经历过革新除弊,又是出了名的抄家小能手,哪个不怕他?他想做的事还真的做得成。皇帝发了话,得,去办呗!

至少御史要骂,没事,正好雍正精力好着呢,心态也好,撸狗之闲,还能写写文章对骂对骂,挺好,又能锻炼宠辱不惊的心态,又能锻炼写字,写文章的堆词本事。

有的人就是正儿八经的写文章写的没个样子,正儿八经的骂人,那是能骂出花儿来,雍正就是这样人。

叫他写正经的词赋,他真的写不出来。顶多附庸些风雅。

当然了,写不好的人,不代表不会看,不代表没有审美。

雍正鉴赏的能力,审美的能力,是一等一的。

雍正可开心了。但是宝亲王没那么开心,他回到府上,心中便砰砰直跳,总觉得怕是错过了大事。

正忐忑不安的时候,却有人来报,说是苏培盛亲自去接五阿哥进宫去了。宝亲王听了,一时之间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他怨皇阿玛,也怨老五,但同时,更自怨自艾起来。说到底,皇阿玛一开始想真正任用的是自己,自己却推了,然后才到了老五。

若是不推,这个核心,他就不会错过。

宝亲王后悔的,真的后悔了。

哪怕是不认同雍正的政见,至少也不能推拒了的,重在参与,他不该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