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丰收(第2/4页)
崔如英路上跟他说了明儿得送他们去庄子,不会从庄子住,大概得在那待半日。
刘勇如今当车夫,自然是依着崔家来,连连点头说包在他身上,明儿一早就过来接。
说起来崔家还算事儿少的,平日只要把许娘子送到城西铺子去,晚上他再接一趟就行了,就没别的事儿了。
剩下的时间他能给人打马厩,接点私活儿。
一开始他也奇怪,只做包子生意还能买辆马车,崔家也没到太有钱的地步。但他认识赵掌柜,听赵掌柜说才知道许娘子曾在侯府做过奶娘,而崔如英如今依旧在侯府上课,很得侯府的世子夫人看重。
尽管刘勇人老实,不过赵掌柜还是多嘱咐了几句,“在这儿本分做事,别想那些有的 没的,崔家有靠山,若是得罪了你没好果子吃。”
刘勇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把崔如英送到铺子,马车停在了后门就走了,等晚上他又来接了一趟。
崔家买了马车,刘婶儿也能沾光,来的时候不顺路就算了,但是晚上回去都是给刘婶儿顺带捎过去,然后再回崔家。
今儿等把刘婶儿送回去,许娘子在车上还和悄悄崔如英说,“的确是有辆车好,方便多了,省着走路。”
人都是由简入奢容易,由奢入俭难,别看许娘子一开始想着人有两条腿不就是留着走路的吗,可坐了几日车,就真心觉得有辆车好了。
前日还下了雨,照样去了铺子一点都不耽误,鞋没湿还没淋雨。
不下雨的时候许娘子还能晚起一会儿,多带孩子。
前阵子许娘子把四郎送私塾去启蒙了,他自己上课自己回家,剩下俩孩子她和崔大山一人带一个。
多是崔大山带六丫,因为他的活儿少,那边人也多,谁顺手就能照顾一把。
而且六丫现在会走会跑会说话,也乖巧,比从前好带了不少。
五郎呢更是沉得住性子,自己玩都能玩好大一会儿,崔如英教了他摆树枝算术,还给让崔大山做了个沙盘,可以在里面写字画画,四郎很喜欢。
家里的孩子都听话,铺子生意好,崔大山和许娘子感情也更好。
不过许娘子是不打算再生了,她年岁大了,没精力再生一个。
而且崔大郎都十三了,过两年都该成家立业,若真再生一个,那孩子跟孙子差不多年岁了。
崔大山向来是听许娘子的,在这上头也是,回到家之后许娘子让五郎回屋睡觉,她给六丫洗了脸也就躺下了。
崔如英自然是自己睡一屋,隔几日没回来,屋里的荷花许娘子给换了几支,衣服也都洗好叠起来了。
被子似乎是晒过,闻着很暖和,还是回家好。
次日崔大山跟着崔如英去了庄子,庄子在城南,占地八十余亩,住了十几家庄户。
里面不全是田地,有个池塘,里面种了藕蟹,中秋那会儿还不肥,崔如英尝过,估计这回能捞些带回去了,
已经过了秋收的时候了,粮食都已经收完晒干了,就等崔如英过去称重,到时候上三成税,三成给庄户做佣金,剩下的才是崔如英自己的。
路上,崔如英忍不住掀开帘子朝外看去,田里已经看不见金色的稻田和麦田了,这一路田地里都空荡荡的。
马车穿过的小路,最后慢悠悠停在了庄子门口。这些从前都是庄户自家的田地,后来缺钱把田卖了,又给别人种地。
崔如英跟别的东家不太一样,别的庄子多是种粮食,但崔如英让六十亩地种粮食,剩下的二十亩种铺子能用得着的菜。
还留了地养鸡养猪,依旧是按分成给佣金。
一开始是有人不愿意种菜,粮食管饱,一年两熟能足够家里口粮,多出来的还能换银钱,可后来一听种的菜崔如英也会买,价钱还不低,况且很多菜一年能熟好几次,像土豆萝卜这些还压秤,比粮食收成好,吃了种吃了种,不比种粮食来钱少,自然就愿意了。
庄子和城里不一样,这边是田趣儿,没城内热闹。
下了马车,崔大山跟崔如英进了庄子,一眼看去就是悠闲的田园之景,有人在门口编篮子,有人围坐在一起说话聊天,还有人正摘菜腌菜,这些是崔如英要的,铺子里用不完的菜晒成干,家里冬日还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