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端午(第2/4页)
还有一样是纯素馅儿,本来崔如英打算卖韭菜鸡蛋,但外头韭菜鸡蛋馅儿的包子有好多家卖的,一个大包子就卖一文钱,崔如英还尝过呢,也挺好吃的。
崔记包子再做这个馅儿还能翻出花不成,就算做成水煎包,可价钱贵了估计也没人乐意吃。
所以崔如英打算再加一个胡萝卜鸡蛋馅儿的水煎包,素馅儿肯定比肉的便宜,就卖两文一个。
这个馅儿崔如英以前在学校门口吃过,胡萝卜本身带一股甜味,用胡萝卜丝做馅儿,煎熟之后不会那样硬。
外面包子底是焦的,金黄酥脆,里面馅儿是鲜甜的,颜色也比一般包子好看。
崔如英是个不爱吃胡萝卜的人,不过这个馅儿的包子能吃,还觉得怪好吃的。
崔大山他们自然没什么意见,以往也不想这些事,但听崔如英说了,就觉得成。
也不怪他们没主意,这事儿只有崔如英能做,别人还做不来呢,让崔大山想做点啥放到铺子里卖,他只能想出炖白菜粉条。
偶尔崔如英也会想,既然做生意这么赚钱,为何不人人学做生意去。后来卖了这么久包子,别人家做得酱肉包子还是没崔家的好吃,她就发现做生意也不是多简单的事。
若非她以前爱吃,爱琢磨这些,崔家现在也做不成这门生意。
做生意要方子,更要本钱,还得胆子大,这样一来只有少部分人敢做。
而且士农工商,有些人看做生意的低贱,还不如有个正经营生呢。这是崔如英听人说的,巷子里有人不盼着崔家好,说崔大山从前做木工还在百工之列,赚得虽不多,可比如今卖东西体面。
体面有何用,崔如英还是看重银子。既然崔家遇上这富贵了,那就想法子接住,让崔大郎去读书,再供养四郎五郎,好改换门庭,日子不就能过下去了。
一个下午崔如英都在厨房忙活,二丫和崔大山在一边做晚上的包子,和面发面、剁馅儿调馅儿,还得卤菜。
二丫比往日干劲儿更足,不时问崔如英用帮忙不。
崔如英道:“我先自己来,用帮忙了喊你。”
她看了眼外头,这个时辰刘婶儿和赵掌柜都没过来,铺子就家里人在忙活。
崔大郎在棚子的阴凉处劈柴,家里水缸也是满的,他现在不咋管厨房的事儿,就把重活给做了。
每日劈柴练了一把子力气,崔大山总说不劈这么多,但崔大郎想着若是自己去了书院,家里就少个人,自己多劈些柴,家里就能轻省些。
柴火天天用,还愁不够多吗。
这些活总得有人干,他干了就不用崔大山和妹妹们干了。二丫是姑娘家,总做活儿手就粗糙了,他多干点。
崔如英看着兄长额头出了汗,喊道:“大哥,进来歇会儿。”
崔大郎摇摇头,“马上就好了。”
崔如英见招呼不动,也专心做自己的事儿了。今儿二丫多活了些面,羊肉馅儿的好做,少了炒酱那一步,直接做了羊肉大葱馅儿的。
试馅儿的包子包的小,多调两种,到时候看哪种最好吃。
馅儿就用到了肉和葱,一种馅儿肉多点,一种少点,但把葱混进去也看不出什么来,肉馅儿拌好了,依旧是分几次抓进去葱姜蒜水,这样做出来的包子吃着水润多汁,蒸熟了汤汁能浸透包子皮。
羊肉馅儿试了直接蒸和水煎,因为羊肉价贵,外头买羊肉得二十文一斤,用料好,也还好吃,想要回本定钱自然得高。
崔如英自己尝着,直接蒸的好吃。
白面软,馅儿水嫩多汁,带着羊肉本身的味道,吃着比猪肉更嫩。
肉多肉少两种馅儿,她是尝不太出来。
羊肉价钱比猪肉贵一倍,这个包子要卖差不多就四文一个。跟酱肉包子差不多大,崔大山他们尝了也没尝出来,不过觉得味道不错。
唯一担心的就是四文一个的包子委实不便宜,还不像水煎包那样十文多给一个,估计吃的人并不多。
崔大山:“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贵了,不然明儿就少做些羊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