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开窑 烧陶成功(第2/3页)
邬常顺和大堂哥两人攥着二十来支灯笼送到木棚里,见木棚一圈新添了横木,他俩心里有数,要把灯笼绑在横木上,晚上照亮。
木棚里,杜大嫂忧心地问:“陶陵长,李大李二这趟跟帝陵的人走了,他俩会不会泄露做粉条的事?”
“他俩又不晓得番薯淀粉是怎么变成粉条。”胡二嫂接话。
“我担心被人琢磨出来。”杜大嫂说。
其他人闻言纷纷抬起头看向陶椿。
“不妨事,就是被外人知道了,外陵也办不成粉条作坊,山陵使会压下去。”陶椿给大伙儿喂个定心丸,她解释说:“山陵使已经着手安排人修路搭桥了,就是为了方便各个陵的陵户来我们这儿。他还打算在我们公主陵开集市,各方面都在筹备,这时候他哪会眼睁睁看着再冒出一个陵削弱我们对周边各陵的影响力。更何况那是驻扎在帝陵的驻兵以及帝陵的陵户,哪个是缺粮缺肉的,他们能接触到贵人,会舍得放下身子推磨磨番薯?”
“你这一说我就懂了,那是不用担心。”杜大嫂悬着的心落地,她想了想,高兴地说:“既然要办集市,我可要多酿黄豆酱,到时候我家也人来人往的,多热闹。”
陶椿看向其他人,说:“你们有啥手艺也想办法多做点东西,不论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咱们陵里有其他陵需要的东西,这个集市才能开得长久。咱们陵里目前只有三个支柱,粉条、油、陶器,粉条和油是日日消耗的,这个能揽住客,陶器却不能。今年买陶器的陵户多,这意味着往后五六年没多少人再大量买陶器,一年烧两三窑的陶都不一定能卖完,除非像今年一样,年年有新出的新陶器。”
邬常顺和大堂哥听得出神,可惜二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自己有啥独特的本事。
“大哥,待会儿你们挂完灯笼,就把前天捏的陶坯往山上搬。”木板上晾的陶坯放不下了,陶椿从闲聊状态中脱身出来,说起正经事。
邬常顺应一声,手上的动作加快。
“今天上午捏陶网,下午就做陶盘,陶盘跟陶
网的大小一样,还是比照着火炉的炉口做。”陶椿交代。
邬常安朝一个大小伙子招手,让他上山通知一声,让李渠带人下来搬陶坯。
陶网不占地方,甚至能另搭台子摆放,李渠他们来来往往搬大半天,头一窑装了一千六百余个陶网,当天太阳还没落山,就封窑点火。
制陶网的陶坯薄,孔洞还多,李渠和陵里过来的几个老人根据老陶匠留下的手信再三商量,决定头一窑陶烧满九个时辰就停火,要比烧陶缸、陶罐和陶釜这些厚重的陶器少三个时辰。
次日未及晌午,临近午时停火,停火后冷却三个时辰才能开窑。
开窑时是在黄昏,陶椿带上所有制陶的人一起上山,心怀忐忑地等候开窑的结果。
窑里温度高得能灼伤人,李渠尝试着进去,他到底没做过这个活儿,进去走了两三步就被熏出来了。
“不行,再放一夜,明早再进窑捡陶器。”李渠浑身像着火了一样,他不敢再尝试。
“我进去。”阿胜把他堂兄的衣裳裹在头上,包住脸和脖子,他佝着腰冲进去。
其他人等着,不一会儿,阿胜火急火燎地冲出来,他裹着湿布的手上举着一摞黑亮的陶网。
“烧成了!”李渠接过陶网拿给陶椿看,“陶陵长你看,我们没判断错,这种轻薄的陶器烧九个时辰就够了。”
陶椿点头,“你们有功。我们的一番辛苦也没有白费。行,没烧毁就行,再晾一夜,明早再来出陶器。”
无事挂心,这一夜过得飞快,次日天还没亮,李渠就带人提着灯笼进窑捡陶器。
靠近炉膛的一百个陶网因火力太旺烧裂了七十八个,距离稍远的十二个陶网烧出裂纹。陶网是黑的,裂纹是白的,如蛛网一般的裂纹落在黑亮的陶器上煞是好看。
“孩儿们,来来来,这些好看的陶网分给你们,参与捏陶坯的孩子先分,余下的人等第二窑陶器开窑。”陶椿挥手招呼,“我一直琢磨要怎么奖励你们,奈何想不出招,吃的喝的进肚子就没了,没纪念意义。这些带裂纹的陶网每一个都有独一无二的纹路,是炉火的温度和陶泥抗衡的结果。火和土,原本没有关系的两个东西,经由我们的手让二者有了关系,还结出好看的果实。现在我把它们送给你们,纪念今年你们为制陶出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