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一更(第3/4页)
也就是这时候,国营工厂都要面子讲规矩,不会去抄别的厂子的版,要再过个几年,这款布拉吉卖这么火,怕是早就满大街都是仿版了。
各单位的采购员看到最近风靡整个首都的华彩制衣厂,竟然是这么个只几十号人的小作坊,其实也是傻眼,要货的同时也纷纷劝沈茉儿赶紧换个地方扩大规模。
沈茉儿倒是想先办个小作坊苟个几年,每季度随便生产个一辆款衣服就算了,哪曾想第一款布拉吉就卖火了。
而且,这些百货、供销系统的同志非常的热心,听说他们厂子缺少原材料,纷纷表示可以提供渠道和人脉,帮他们争取布料指标,只要他们生产的产品能定向供应给他们的百货大楼和供销社就行。
沈茉儿一听,这生意好像可以做,于是也就趁着暑假开始着手搬迁扩张事宜了。
只是合适的地方确实很难找,这时候不像九十年代,大片国营工厂倒闭,找旧厂房旧机器相对比较容易,这时候国营工厂正欣欣向荣,谁家的厂房自己都得用。
沈茉儿只能到处托人,最后还是经济系的老师帮她打听到一个地方。
某街道工厂,原先是做帽子的,因为款式比较保守质量也很一般,不太卖得出去,这两年厂里效益每况愈下。
今年年初终于做不下去,厂里把库存的帽子给工人分了抵工资,然后厂子就直接倒闭了。
这年月,国营工厂是不可能倒闭的,但是社办企业、街道工厂这样的“小集体工业”还是很容易倒闭的。
这个厂子原先就是做帽子的,车间里还留了几十台缝纫机,华彩制衣厂接手以后,甚至都不用另外再去采购缝纫机。
关键是离得也不算很远,坐个公交车,几站路就到了。
沈茉儿之前也看过城郊的几家社办企业厂房,或者是城郊村子里的库房,都太远了,公交车过去最少的都要一个多小时,时间成本实在太高。
本来她还想着要实在找不到附近的,就凑合在这几个里面选一个。
没想到最后还是找着了个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的。
一边是街道工厂,一边是社办企业,双方都是集体小工业性质,倒是比跟国营工厂打交道简单多了。
街道这边也不能直接就把集体所有的资产给卖了,跟华彩制衣厂签的是租赁合同,在柳吟霜的强烈要求下,这份合同一下子签了二十年。
街道这边是无所谓的,合同时间签得长,他们之后能少很多麻烦。
他们还怕华彩制衣厂反悔呢,毕竟他们也搞过不少“小集体工业”,老实说,前前后后真是倒掉了不少,这华彩制衣厂能不能干满二十年还真是不好说……多半是不能的。
街道的同志默默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
厂房租好后,陆陆续续花了几天时间,华彩制衣厂就从那个大杂院里搬出来了。
而同时,沈茉儿这边也紧锣密鼓地开始招工。
依然有一部分是从柳桥公社招的,这件事她干脆委托给了陵江市绣衣厂。
反正绣衣厂拥有非常丰富的临时招工经验,毕竟当初每一次他们参加完广交会,绣衣厂斗势必要招工扩大生产。
首都这边除了柳
吟霜、柏俊文、赵正辉仨,沈茉儿特聘了两位学校的老师和同班的两名同学来当面试官。
当然,经济系的师生主要负责行政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女工的招聘沈茉儿自己,还有柳吟霜和柏俊文都很有经验。
招聘工作开展到一半,他们又多了两个小助手:周招娣和陈宇。
哦,对了,周招娣在高考之前改了名字,她现在叫周文华。
她的人生不是为了扶持弟弟,她的人生应该是努力读书为华国崛起而奋斗。
这是她对自己名字的释义。
周文华这名字倒是不错,只是沈茉儿第一回 听见的时候总觉得,她俩的名字摆在一起,感觉周文华更像老师,她反而像是学生。
总之周文华和陈宇高考完在家里等到录取通知书后,就背起行囊结伴来了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