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韩纲:狄相公以德报怨,我家不能不懂事……(第2/4页)
不仅是大的战略布置,小的战术运用,僧人也很有作用,比如为谍细,将情报缝在衲衣里面行走,很难遭到搜查。
当然此举不仅是宋朝在做,辽国也这般为之,以致于天禧三年,即十一年前,河北边缘安抚使刘承宗,建议对河界北岸来的僧人严加盘查,将这个风气狠狠扼杀了一番。
历史上二十多年后,辽国还是不死心,又派遣边地几個州的汉人来五台山出家,先把自己的身份洗白为僧人,再刺探边事。
结果又被发现,宋廷下诏严查五台山出家僧人,如果没有保人,就不得入寺为僧,鲁智深出家要有保人,倒是暗合了这一条。
现在狄进则卡在这个不远不近的年代,而且他准备安排的僧人,目标不仅仅是辽国,还有西夏。
河西各族对于佛门的崇信,不亚于辽,之前机宜司安排进夏州的谍细里面,就有不少僧人,现在更准备用五台山的名僧。
这所谓的名僧,不是真正那种德高望重,但很难跋山涉水的老僧,而是有两个条件:
第一,要游历过河西之地,于当地部落拥有一定知名度的;
第二,身体强壮,能言善辩,最好能精通番人语言,不见得要是党项语,契丹语也可;
有此两点,别管是不是真的精通佛法,就能打造出名僧资格。
李德明如果敢阻拦名僧传法,那就是对佛门不敬,甚至怀疑僧人可能是宋廷派来的,而非自行游历,同样是反佛。
任何形式污蔑佛门,都必须严厉打击!
这就是狄进一路上强调的重点。
“此事好办!”
刘光顺再是混日子,这点小小的要求总归记得,领头去了,步履轻快。
毕竟相比起出雁门关,至辽军营地,这个任务要安全太多了,他乐于领命。
“五台山之事不难,倒是并州那边……”
韩纲同样是类似的想法,只不过相比起刘光顺的轻松,他想到昨晚随从汇报来的一个消息,眼神有些不安宁,微微垂着头,跟了上去。
目送这两行人离去,狄进也调转马头,领队朝着秀容县的驿站而去。
还未到驿站,远远就见一行人等候在外面,发现车队抵达,为首的绯袍官员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在下贺泉,字子茂,忝为忻州知州,见过狄相公!
狄进即刻下马,微笑还礼:“怎的惊扰了子茂兄?相公之称当不起,子茂兄是文坛长辈,我在刘师座下时,听他提过好几回呢!”
“哈哈!在下年前写信问候先生时,也见他对仕林极为赞许,更称修撰《唐书》,多为仕林之功啊!”
贺泉笑容爽朗,不再敬称相公,做出把臂同游的姿态,一起进了驿站。
这位忻州知州同样是进士出身,还曾经在刘筠座下进学,刘筠又是狄进的知贡举,此前于馆阁修撰《唐书》时,将这位翰林学士,文坛的泰山北斗请出修史。
所以两人见面时,围绕的话题自然是刘筠和古籍。
只不过贺泉的热情,多少有些超乎寻常。
相比起帅司的治所在并州,怎么都避不开韩亿那位并州知州,狄进前往忻州,可以说是路过,在五台山下稍作停留后,会继续北上,前往代州。
既然都不经过忻州州衙,州衙那边完全无需出面,顶多派人来问候一下,但现在贺泉早早在县一级的驿站外等候,亲自拜会,当然就不会只因为刘筠的联系。
狄进却不探听,淡然以对,所言皆是文学。
等到两人再度探讨了一番西昆体的优劣及发展,反倒是贺泉先沉不住气了,身体微微前倾,凑过来道:“仕林可知,京师那边传出了大事?”
“哦?”
狄进眉头扬起:“愿闻其详!”
“仕林真不知?”
贺泉有些惊疑,却是声音再低沉了些:“听说政事堂吵翻了,就为了河东路经略安抚使之位,王相还和吕相红了脸呢!”
狄进一听便知,这位是站吕夷简一方的,恐怕也是吕氏门生故吏里的一员,颔首道:“我此来河东,也是得了吕相举荐,委以重任!”
果然贺泉的态度愈发亲近起来:“今夏贼在边地蠢蠢欲动,又有辽人撑腰,局势危急,正需仕林这般绝人之材,吕相才会倚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