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吕夷简的助攻(第2/3页)
吕夷简换位思考,倘若自己布局朝堂,或许都会用这一招,明面上还无可挑剔,毕竟举荐的御史之位,可是进士都羡慕的,正常情况下,狄进入了御史台,还要登门拜访,感谢恩情,哪知道后面会有多少坑在等着。
但夏竦没想到,狄进辞让不受,待在馆阁里面修史,施恩的手段顿时落了空,吕夷简还不放过,不经意间将话递了过去:“听说夏参政准备编撰一部古文典籍,家中多古鼎、钟、盘、敦之器,你先生若对古文奇字感兴趣,该多多去夏府拜访!”
吕公孺抬起脑袋,严肃地道:“孩儿会转告的,但爹爹别害先生!”
吕夷简无奈地揉了揉胳膊肘往外拐的儿子:“当官不是为了树敌,而是要一展抱负,老夫不会害你的先生,他都在馆阁修《唐书》了,立于不败之地,现在谁都害不了他,只是提个醒罢了!”
……
“当官不是为了树敌,而是要一展抱负,令尊说的真好!”
狄进仔细听完吕公孺的转达,末了微微一笑,颔首表示赞同。
政治求的是团结,而非斗争,似自己这般入仕途未久的年轻后辈,吕夷简能放下身段,消弭过往的矛盾,如夏竦这等比吕夷简还要年轻几岁,同样走到了宰执之位的同僚,吕夷简自然也不会轻视。
所以借刀杀人,让他与夏竦交恶。
依旧是阳谋,用的很熟练。
因为夏竦的举荐,基本可以认定是不怀好意,准备来日将自己树一个靶子,遭受群臣的敌视,说不定那个时候夏竦还要出手保护他,以收自己之心。
可这份算计没成功,表面上夏竦当然不会有任何表示,心底里恐怕就要生出提防和怨恨来。
这种事情很没道理,但官场就是如此,每往上走一步,就会凭白遭受许多敌视,而敌人与敌人还不相同:有的能化敌为友;有的由于互相忌惮,能井水不犯河水;有的则是和而不同,偶尔结盟;最糟糕的无疑是心胸狭窄之辈,一直怀恨在心。
夏竦就是此类人,他在史书中有许多评价,简单概括的话,就八个字:才智过人,人品卑劣。
由于才智过人,夏竦能入两府,由于人品卑劣,心胸狭窄,夏竦很难走到宰相之位,但被他嫉恨上的人,往往也会很难受。
想到这里,狄进又问道:“令尊还说了什么?”
吕公孺努力记下:“爹爹说了不少关于殿中侍御史里行和监察御史里行的事情,说此番太后有意整肃朝纲,才会要求官卑而任,才干为先!”
狄进稍作沉吟,眼睛亮起:“令尊看得清楚,这是一次机会,错过了确实可惜!”
既然夏竦出招,他也就不客气了,原本想到公孙策只是想想,但现在他要尝试一番,将这位好友运作到这个官位上。
公孙策确实是言官的好人选,缺陷是资历实在不足。
过年前后,包拯、公孙策、韩琦等人都有书信送来,讲述了地方上的所见所闻,狄进便能一定程度上了解他们在地方上的功绩,做得无疑都很出色。
尤其是公孙策,任地方主簿,本是县令的副手,然那县令却被衙门押司所拿捏,公孙策不同流合污,将押司所犯的陈年旧案纷纷揪出,证据确凿,定罪论处,一扫邪风,以正民氛,可谓大快人心。
可这依旧不够。
理论上公孙策凭借这一任的主簿功劳,可以减磨勘,两年内升为地方主官,然后任一届县令后,再得京师有份量的官员举荐,上达天听,才有资格被选拔入御史言官序列。
而这只是资格,正常情况下也是选不上的,毕竟竞争之人都是进士出身,除非做出特别漂亮的功绩,不然谁又比谁弱?
这种时候往往就是讲背景,讲靠山的时候了,历史上的吕夷简后来为什么能被称为权相,正因为他把持授官之要务,决定了官员的升迁,甚至不按升迁次序,屡屡破格提拔,结果范仲淹实在看不下去,弄了一幅《百官升迁次序图》,将吕夷简的行径堂而皇之地展示于众,然后范仲淹就被贬出去了……
就这么说吧,公孙策如今的资历,历史上大权在握的吕夷简都不敢贸然提拔,毕竟还是要讲究讲究的,不能做得太过,但现在情况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