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长川还是决定先去姨娘院里送银子。

因为他想起来这时候少夫人该去夫人那里了。他还是更喜欢赶在少夫人在的时候去璟荣院,那样能吃到的东西多。

少夫人喜欢一边摸他头顶的抓鬏,一边给他塞零食。

他把十两银子送到了冯洛仪那里。

照香这辈子都没一下子接过这么多银子。要知道,她从前在冯家的月钱是按照“文”来算的。

真是心花怒放——

姨娘阔气了,等于我阔气了。

待长川走了,照香喜气洋洋地解开,给冯洛仪看:“十两呢。以后姨娘一个月有十五两!”

她伸出一个巴掌,翻一次,再翻一次,示意“十五”。

一个月十五两,能过上多么舒坦的日子啊。

冯洛仪瞥了一眼,道:“收起来吧。”

掌着钱箱的照香把银子锁进了钱箱里,把钥匙重新挂回自己腰间,对冯洛仪说:“翰林对姨娘这样宠爱,姨娘也该表现表现。”

冯洛仪放下针线,抬起头。

“要怎么表现?”她问。

照香支招:“姨娘给翰林写诗吧。记得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姨娘常常写诗的。”

那时候冯洛仪还有诗社的朋友,都是出身差不多的闺秀,大家诗词唱和。

后来订了亲,沈缇就游学去了。大家撺掇她给沈缇写诗。

那时候的心情多么明媚,写也就写了,大大方方地送到沈府给沈夫人,过了明路,跟着沈家的信一起送过去。

几个月之后收到了回信,沈缇回赠了诗词,与她唱和。

小姐妹们传着那信纸,惊叹他的文采,都要把他的诗抄回去。

那些日子如今回想起来,像梦一样。

“姨娘好久没动笔墨了呢。”照香道。

冯洛仪对着阳光里的尘埃发了会儿呆,说:“那帮我研墨吧。”

照香忙取了文房四宝,卷了袖子吭哧吭哧地给冯洛仪研墨。

冯洛仪铺了纸,又望了半天阳光里的尘埃,落笔题诗。

待她写完,照香好奇凑过来看了看。看完,脸色微妙。她抬眼看看冯洛仪,有些犹豫,但还是开口了:“姨娘,我、我没什么学问,但这诗……不大讨喜欢吧?”

冯洛仪“嗯”了一声:“不讨喜。”

谁会喜欢这样的诗呢。

可诗以达情,由心生,本就是心境的写照。

照香道:“要不然还是重写一首吧,讨喜些的。像从前那种。”

从前她写的茶风花月,池中柳下,是少女恬静快乐的生活,是春愁,是秋思,是一些闺阁里无病呻吟的小烦恼。

现在看,都可笑

竟不知天高地厚地把那样可笑的诗寄给了沈缇。幸而那时,他也年少。

现在再给他,他怕是看了只皱眉。

冯洛仪答应了:“好。”

但她提笔半晌,墨汁滴落纸上洇开,却写不出来照香想要的那种诗。

人的心境和情绪可以通过表情、语气来掩饰,却没法用诗词掩饰。

想了半天,回忆了一些从前嫂嫂们作的诗。择了一首默了出来。

文采未必强过她,但都是生活富足的妇人写的闺阁诗,透着对眼下日子的满足感。

照香读了读:“这个感觉不错。”

浅白易懂,字里透出来的意思读着舒心。

刚才那写的是什么呀,看着烦,叫人不痛快。

照香拿着这张纸,高兴地说:“等翰林来了,拿给他看。”

“不用拿。”冯洛仪说,“就放在这里,他看到就会自己看。”

这种风雅的东西,照香很有自知之明:“好,姨娘说的是。”

冯洛仪说:“砚台也不要收了,就放在这里吧。”

她也很久没有动过笔了,该恢复一下了。

照香:“正是,姨娘该多写写。”

沈缇走了,殷莳拣那开得好的芍药剪了一些,分了两份,一份给自己房里插瓶,一份要送给沈夫人。

“葵儿,东西别忘了拿。”她提醒葵儿。

“拿了,拿了。”葵儿很高兴,“走,给鹿竹姐姐添妆去。”

殷莳视线扫过绿烟和荷心。

还好。

她们昨天乍闻平陌喜讯的时候还是有点失望的。但也就是失望,没有伤心。

因为跟平陌本就没有什么机会见面,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感情可言。紧张平陌,不过是因为平陌是可选范围内的最优选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