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这一年的新年, 来王跃东家里串门的人都多了。

一些早就关系淡下来的支亲也走动起来,串门时候拎一点水果或者旁的东西,坐下来烤火, 顺带着打听打听王梦梅现在在哪行发财。

王梦梅就说自己开个店,旁的就打哈哈过去。

她懒得跟人撒谎, 但也不会傻到事无巨细。

王跃东年初四喝了点酒, 带着几分醉意跟二姐说道:“姐, 我今年很痛快。”

王梦梅刚想数落大弟这个岁数了还喝酒没个数,听见这句话,心里陡然一惊。

王跃东眼神迷离:“我现在想起咱爹刚没那会儿……我恨死那些人了!”

王梦梅默默坐下, 片刻后, 她也倒了一杯黄酒, 猛地灌下去。

她爹死的那年,王梦兰十八,她十四,王跃东九岁,王跃西七岁。

赵春兰哭啊哭,从早哭到晚,从晚哭到早, 谁来劝都劝不住。

死了男人, 还有四个孩子。

日子简直没办法过。

赵春兰的娘家来人说,要不然就把孩子给出去两个, 然后她再带着两个改嫁。

赵春兰想了又想, 数了一遍又一遍, 最后还是个没办法。

两个男娃她不能都带走,带走她说不下另一家。两个女儿也没办法弄,都大了, 不管是干活还是结婚,都到了回报的时候了,给出去太亏,带走又不好处。

男人的兄弟们催着她赶紧决定,心里想的都是等她走了,再把老房子就地分了。

赵春兰哭啊哭,半夜想起来都要上坟去哭男人怎么那么狠心,给她留下这样大的难题。

最后还是王梦兰发了话,她说让妈不要改嫁,她会尽量给家里扶起来的。

赵春兰这人,就缺依靠,大女儿甘愿奉献,她就靠上去。

王梦兰顶着瘦小的身体,去工地搬砖,去窑厂打砖,去给人帮忙……

可日子还是难过。

赵春兰过不下去,就去邻居和亲戚家里借面。

一碗平着的面借出来,还回去是冒着尖的。

借的多了,上门总要吃人话头。

刻薄的人家关了门亮着煤油灯也当不在家,男人的兄弟们更是没个好脸色。

王梦兰下了学不够,王梦梅也下了学,紧跟着王跃东也下了学。

赵春兰在外头吹王跃西学习好,其实那时候王跃西学习只是个一般。

王跃东见过赵春兰那时候半夜按着王跃西学习,还小的王跃西抽噎着读书,赵春兰也哭。

“儿啊,你要不学习,咱们一家就没活路了。”

一家子老弱,要不让别人看到你家未来有个出息人,连面都难借出来。

渐渐地,王跃西被灌输着自己学习好的暗示,终于学习好起来。

赵春兰走到哪儿,都觉得脊梁笔直。

“我家这个小的,将来肯定能上大学!”

那时候还是工农兵大学,需要推荐才能上。赵春兰为了这个,连着五六年去给那几家村干部帮忙。

人家接亲迎媳妇,赵春兰天不亮就去。

人家家里死了人,赵春兰跑的比谁都快。

人家号召个什么,赵春兰总是最先举手。

那时候村里人笑话赵春兰,说她是“捧臭脚寡妇”。

王跃东走哪儿,都一群孩子们问他:“你妈是不是捧臭脚寡妇?”

赵春兰男人家的兄弟们,更是看不上她。过年祭祖也不让她带着孩子们去。

王跃东灌了几杯黄酒,心酸的厉害。

后来赵春兰的希望还是落了空,七七年高考一恢复,村里的人更笑话他们家。

说赵春兰竹篮打水一场空,“捧臭脚寡妇”没捧对路。

他之所以对王跃西意见大,其实不是别的,只是因为当年王跃西其实有更好的选择。

那时候的王跃西虽然读了中专,但是国家太缺人了。

在王跃西毕业的时候,有几个单位来招人,说是可以安排去几个保密单位,部队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去了就给待遇。

王跃西的几个同学就去了,现在已经是大领导。

可王跃西觉得辛苦,不如在老家自在,放弃了诸多机会,回了镇上。

赵春兰吹了一辈子的出息儿子,最后还是叫村里人看了笑话。

王跃东一家子,在村里一直都是边缘化的人。

其中固然有赵春兰以前的名声,当然也是倾全家之力培养的王跃西没有拿出应有的答卷。